魏廣德說道這裡的時候,話頭忽然頓住,顯然有些猶豫。
“善貸,這裡隻有你我,有什麼話但說無妨。”
陳以勤看出了魏廣德的遲疑,開口說道。
“昨日的高拱,可是和以前大不一樣,酒席上他還刻意和我們拉近關係,以前可沒這樣過。”
魏廣德用更低沉的聲音說道。
“你的意思是,他對我們.....”
陳以勤雙眉緊皺,小心的詢問道。
魏廣德沒正麵回答,而是看似隨意的說道:“總感覺和以前不同,就像戲台上的戲子,無時無刻不對外釋放出親善之意。
按照我眼裡的高拱,他應該是很傲氣的回歸才對,對那些得罪過他的人冷言嘲諷一番。
看我們的眼神也和以往不同,我能感覺到他眼中隱隱的戲謔之意。”
說道這裡,魏廣德就直搖頭,表示自己看不懂這個人了。
“你也有這種感覺?”
出乎魏廣德意料的是,陳以勤居然也說自己感覺到了,高拱看他們的眼神不善。
昨日,魏廣德對高拱表現出來的一切,在他自己看來就是在演戲。
好吧,這年頭沒有演戲這麼一說,倒是後唱戲,類似之後的話劇一樣的表演形式。
所以,魏廣德沒法對陳以勤說,感覺昨天所有人都在演戲,那樣說陳以勤隻會聽不懂,或許能會意吧。
自己在演戲,而貌似高拱也在他們麵前演戲,大家都把自己的真實想法隱藏起來,這可不太妙。
“以後注意點吧,彆被人抓住把柄。”
陳以勤隻是提醒一句。
魏廣德點頭,忽然耳中又聽到陳以勤說道:“聽說司直今早又提交了辭呈,隻是不知道分到誰手上。”
“昨日感覺不好,我讓他早去。”
魏廣德早有預料,於是就直接說道。
“那後日就讓王子正也上辭呈吧,早走早安心。”
陳以勤情緒有些低落的說道。
等陳以勤要走時,站在門口,看著四下無人,他忽然就回身對魏廣德低語道:“那個人心狠手辣,你千萬要注意彆被抓到把柄。”
說完話,陳以勤施施然離開,看方向是回自己值房去了。
貌似這次陳以勤到這邊,就是專門來自己這裡的,難道自己有什麼東西忘了,可能將來會成為高拱攻訐自己的把柄?
魏廣德心裡有些狐疑,不過思來想去,貌似也就是在商業方麵可能有些小錯。
但生意,大家都在做,隻是沒有擺在明麵上,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逐利,對於一個內閣閣臣來說,肯定名聲有損,但總好過那些貪官汙吏吧,損公肥私。
魏廣德搖搖頭,對於經商這事兒要是高拱真拿來打擊他,魏廣德不介意學學徐階,煽動朝臣再來一次滿朝傾拱。
開玩笑,京城居大不易,不做點生意補貼生活,光靠朝廷發的那點俸祿,誰過得下去。
下午開始辦公,沒多久工部尚書朱衡就到了他的值房。
“士南兄,快請坐。”
魏廣德把人讓進來坐下,讓蘆布端茶倒水,這才坐下。
“善貸,淮河又發大水,我知道朝廷財政緊張,可也不能置之不顧。”
剛一坐下,朱衡就開口說道。
“記得嘉靖四十五年的時候,由你和潘季馴大人協理黃河治水之事,最終朝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挖新河道,何以這麼短的時間又爆發大災。
之前工部上奏此事,閣裡爭議就很大,而就現在的財政,也很難撥款再起河工了。”
魏廣德低聲回答道。
說到這裡,魏廣德朝門口張望一下才用隻有兩人能聽到的聲音說道:“都察院那邊已經有禦史摩拳擦掌,準備對此進行彈劾。
當初的河工,雖說是工部侍郎徐綱所辦,可你畢竟是主理大臣,若是當年河工真涉及貪墨,卻是麻煩的很。”
魏廣德在這個時候給他透露這個消息,也就是希望朱衡回工部後能夠再清查治水的賬簿,查缺補漏,免得到時候追查起來發現真有問題,那才叫麻煩。
當然,這樣的事兒是否要追查也是兩說。
畢竟,不是說都察院或者六科彈劾什麼,就一定要嚴查。
實際上對這些事兒,朝廷大多數時候都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並不會真的處罰過重。
不過對於涉事官員,大家其實心照不宣,所以一般都會被調職。
魏廣德說徐綱,其實就是讓朱衡心裡有個底,真鬨起來,徐綱這人就肯定要挪窩。
最體麵的做法,無非就是轉遷南京去,說韜光養晦也好,養老也罷,朝廷總要做點什麼為後來者誡。
聽到魏廣德透露這些,朱衡一時有些沉默,低頭不知在想什麼。
良久,朱衡才抬頭說道:‘善貸,此次大水可不是新河工出的問題,乃黃河再次改道入淮所致河道淤塞,漕運中斷。
黃河水患處之不絕,這裡修好那邊又壞,如此反複,我也是無能為力。’
果斷的拋開先前的話題,實在是不好跟魏廣德細說其中厲害。
要說新河工有沒有貪墨,那當然是有的。
銀子從出京的時候起就不斷漂沒,這事兒哪裡能去查。
不過對於此次黃河再次改道,奪淮入海一事,他實在是沒辦法了。
“記得當初朝中有兩種意見,一是你所提開挖新河放棄舊河道,而協理潘季馴則是提出疏浚和修複舊河道。
現在看來,你的辦法並沒有解除水患,我建議你好好想想,是否試著采用潘季馴所提辦法,就算不能解除水患,至少也能表明工部確實沒有其他辦法了。”
魏廣德開口提醒道。
“惟良之法,以前就曾用過,但多不及幾年就敗了。”
朱衡道,“而且現在他還在老家丁憂,若是要采用此法,最好就是朝廷下旨讓其複出,總理此事。”
“他當初是河道總督,原職複起倒是容易。”
魏廣德答道。
嘉靖四十四年水患時,嘉靖皇帝任命工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總管漕運和河務的朱衡和都察院右僉都禦史,掌理河道事務潘季馴共同主理,隻不過按照品階和職權定下朱衡為主,潘季馴為輔。
“回去早做打算,不要陷進去了。”
魏廣德最後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