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魏廣德的口氣,徐文璧已經有了猜測,那就是內閣貌似已經定下調子,否則先前魏廣德也不會說是內閣和陛下的意思。
儘管如此,徐文璧依舊有些不可置信的問道。
“陛下未明說同意,不過讓我們去做。”
魏廣德抬頭看了眼徐文璧,認真說道。
他現在就是要用皇命來影響徐文璧,讓他能放下勳貴的那點心思,選擇支持內閣的決策。
“文官那邊我管不著,不過勳貴這邊,我相信支持的人不會很多。”
徐文璧暗示道。
“所以才需要大哥儘量幫我說服那些人,能說動一個是一個。
至於官員這邊,我們內閣其他人這段時間也會連續召見許多人,做類似的事兒。”
魏廣德開口說道。
其實在今日下午的時候,內閣就已經收到消息,翰林院、六科和都察院的一些人已經在議論王崇古的奏疏了。
如果海瑞還在南京,或許大家的關注點還是聚焦在他身上,可現在人已經走了。
走了,自然也就沒什麼好議論的了。
隻是一個海瑞,還不值得大家繼續討論,是否應該下旨追回的事兒。
海瑞的威名太大,或多或少讓其他人也都有壓力。
走了一個,就少了一個政治上的競爭對手,其實也是好事兒,何況他還隻是個舉人。
不過這樣一來,內閣想要遮掩的東西也就藏不住了,抓緊時間聯絡官員統一態度也就成了當務之急。
其實今晚不止魏廣德跑到定國公府上拜訪,其他幾位閣老也都在家裡召見一眾下屬說事兒。
或許說,今晚被震驚到的,絕對不止徐文璧一個人,還有許多官員,這會兒也和徐文璧一樣的吃驚。
“善貸,按說兩下罷兵對百姓是好事兒,可是其中許多事兒你應該也能猜到一些,這可不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
徐文璧悠悠說道。
和蒙古人處於敵對關係,兩下戰事頻發,最簡單的就是京城那些勳貴子弟鍍金就有了好去處。
邊境待兩年,不管真假弄點戰功就可以高升,回到京營擔任將官,這已經是勳貴圈子裡約定俗成的規則了,大家都是這麼做的。
若是這不打了,以後小的們怎麼撈取功勞,怎麼快速晉升官職。
這還不說京城撥下去的大把軍餉,從文官到勳貴武將可以從中獲得多少利益。
隻要不打仗,大明朝廷財政對兵部的開支就會大減,還會下旨讓邊鎮恢複屯田,不敢往下想了,徐文璧就知道這會牽扯到多少人。
內閣閣臣確實很有權勢,能影響到許多人的仕途,可是這項決定真的會斷了許多人的財路。
“不就是銀子嗎?”
魏廣德裝作無所謂的樣子笑道,“就你們的權勢,那些銀子不拿,難道就沒彆的地方撈銀子了嗎?”
“嗯?”
徐文璧暫時不去想這事兒能不能辦成,而是關心魏廣德說的撈銀子的法子。
“善貸,你意思是說,即便和談了,也還有銀子可以撈?”
徐文璧既然上心,當即就問道。
不管朝廷和蒙古人談不談的成,多一條發財的路子總是好的,說不得不用兩下談好也可以操作。
或許這些點子,魏廣德因為不熟悉邊鎮情況就誤以為操作不了,可他是誰,他們這些勳貴對邊鎮的影響力還是有的,雖然不比那些將門,可這些將門也都要靠他們這些勳貴才能生存。
魏廣德看著徐文璧笑道:“兩邊談好了,除了封貢可還有互市,草原上的牛馬那麼多,弄回來不是大把的銀子是什麼,雖不能一夜暴富,可卻能細水長流。”
魏廣德知道這些勳貴喜歡什麼,要的就是能持續賺銀子的門路。
一次吃成胖子雖然誘人,但對這些勳貴來說倒沒那麼大的吸引力。
“現在兩下雖然也有人搞貿易,但規模才多大點,要是互市了,你們門下那些生意都可以搬到那裡去,那才是每年大筆的銀子進賬。”
這個時期,山西晉商雖然也有人搞走私,買通邊將向草原走私商品,可畢竟是偷偷摸摸的進行,規模都很小,遠不是明末那時幾乎是明目張膽組團走草原到沈陽的商路,闖出什麼八大家的名頭。
不過一旦互市,即便朝廷會對交易規模進行限製,比如商品種類,鹽鐵茶的交易量,但這些人有的是辦法繞開朝廷的監管,把銀子賺足。
或許一些人會擔心這樣不受限製的交易額會不會促成蒙古人再次崛起,但至少魏廣德是不會擔心的。
蒙古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也就是熱武器技術還不夠成熟,再等上百年,麵對日趨成熟的火槍火炮,草原騎兵的優勢就會大幅削減,這天下已經變了。
魏廣德也算是槍械的小白,隻知道大勢,但具體細節卻是不知道。
熱武器取代冷兵器是趨勢,受技術發展速度影響,未來數百年內其實騎兵和冷兵器依舊在戰場上發揮出重要的地位,隻不過地位下滑是改變不了的。
熱武器取代冷兵器,而騎兵的消亡更多還是因為二百年後機槍和坦克等武器的出現才徹底走向沒落。
即便是在二戰的時候,交戰雙方都還有相當數量的騎兵部隊參戰。
不過這些,魏廣德並沒有意識到,他隻是讓工部那邊多研究鍛造技術,設計更加威力更大的火器。
因為有了這些動作,所以他根本就不擔心草原勢力再次崛起。
畢竟那裡就那麼點人口,想要恢複到所謂成吉思汗時期,怕不是要百年時間。
大明是和俺答汗講和了,可不代表不能也支持草原上其他的部族,以夷製夷始終是明朝內閣製定對付北方民族的策略。
讓他們為了生存空間相互廝殺,一起被削弱,才是大明朝的國策。
有後世的那點見識,才是魏廣德在大明安身立命的根本。
為了讓草原安定下來,讓勳貴支持內閣的意見,魏廣德今天下午可是想了許多事兒,自然也是準備充分。
後世中國人都聽說過“羊吃人”的故事,知道那是英國貴族地主因為突然繁榮的毛紡織業而大量圈地養羊,農民大量流離失所,而中國這邊,毛紡織業的消息卻非常少見,就認為似乎大明不存在毛紡織業一樣。
實際上,魏廣德以前也是這麼下意識去想的,不過到了京城這麼多年,他也見識了大明無數的所謂“頂奢”,而其中有商人送的冬天穿的絨褐衣就引起了他的興趣。
是的,這東西產自蘭州,也被稱為蘭絨,其實就是國內的毛紡織品。
隻不過大明沒多少羊毛,而且製造繁瑣,所以產量極低。
當然,也因此導致蘭絨價格極高。
草原上什麼都缺,可最不缺的可就是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