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隆慶皇帝已經徹底離不開這些藥劑,他已經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隻是最近,貌似這些原本有效的藥劑似乎也越來越不行了。
“孟衝。”
“奴才在。”
“通知太醫院,今日開始給朕上雙倍的藥劑。”
“奴才遵旨。”
大明朝的太監,特彆是像孟衝這樣的大太監,其實在皇帝麵前是可以稱臣的。
但實際上,所有的太監都喜歡在皇帝麵前稱奴才,好像這樣顯得親近似的。
也許,這也是他們做內侍時養成的習慣吧。
隆慶皇帝要雙倍的藥劑助興,孟衝心知這樣使用肯定不好,可若是勸阻或者反對,後果必然是招致皇帝不滿。
在這個時候,孟衝的地位也沒有外廷以為的那麼高,實際上麵對陳洪在高拱的支持下,對他的位置那是虎視眈眈,所以他根本沒有拒絕皇帝命令的勇氣。
“你現在就去拿,拿到以後馬上給朕送過來,今日輪到誰來朕這裡......”
閒來無事,隆慶皇帝已經打定主意,既然沒有更好的藥劑,那就多吃點,他心心念念的還是今日該安排誰來乾清宮陪他享樂。
孟衝急匆匆出了乾清宮前往太醫院,路上就遇到陪著太子朱翊鈞在皇宮裡瞎逛的馮保。
太子在場,即便是司禮監掌印孟衝也急忙跪地給太子行禮。
朱翊鈞沒有多想,就讓孟衝起來,然後帶著人就要走,不過馮保這時候落在後麵,關心的問道:“孟公公這是遇到什麼事了,這麼匆匆忙忙的?”
“陛下讓我去太醫院取藥。”
孟衝也沒多想,隨口就說道。
“陛下身體不適?”
聽到給隆慶皇帝取藥,馮保第一反應就是皇帝身體有恙。
畢竟他仗著年輕,押寶是押在太子身上,所以聽到皇帝要吃藥,第一時間心中就是一喜。
“嗨,還不就是那種藥。”
孟衝沒想太多就說道。
“哦,平時不都是太醫院配好送去嗎?今日怎麼要孟公公親自去取,派個內侍去就行了。”
馮保一聽,皇帝要的是助興的藥,也沒了興趣,拱手就要告辭。
皇宮裡,皇帝使用這類藥劑司空見慣,所以他也不感到奇怪。
“也不知是采買的藥材藥效不好還是怎滴,陛下最近都說那藥用了不儘興,這不今日開始要太醫院進雙倍的量,這不又招了兩位才人過去伺候,要我去太醫院催藥,我就先走一步了。”
說著,孟衝頭也不回往太醫院方向走去,馮保還是衝著孟衝的背影拱拱手。
皇宮裡采買的藥材藥效不好?
馮保心裡尋思著,不過此時孟衝已經走遠,他似乎感覺到什麼,不過來不及多想,他就向著太子離開的方向追去。
宮裡發生的事兒,做為大明首輔的高拱當然不知道,否則他或許會意識到不好,會放棄之前百般遷就隆慶皇帝的方式,極力勸阻皇帝大劑量服用藥劑。
是藥三分毒,象隆慶皇帝這樣每日嗑藥,還都嗑的是這類藥劑,哪裡可能不傷身體。
或許,在此時給隆慶皇帝找固本培元的藥劑還能救他一命,可惜高拱並不知道這些事兒。
至少隆慶皇帝在外人看來還是龍精虎猛的樣子,似乎沒有意識到他已經嗑藥過量。
而現在隻知道玩樂的太子朱翊鈞更意識不到什麼,他隻知道過年時候父皇告訴他的話,他已經年滿十歲,馬上就要出閣讀書了。
出閣讀書,好可怕。
以後能管他的人,除了父皇,還要老師。
以後天不亮就要起來看書習字,每天不僅要聽老師講課,還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太子朱翊鈞雖然沒有出閣讀書,可馮保是內書堂出來的,自然知道祖製裡關於太子讀書的規矩。
在知道自己要開始讀書以後,朱翊鈞就問過馮保這出閣讀書是怎麼個情況,於是太子就被讀書給嚇到了。
可是他也清楚,這是父皇的命令,他這個兒臣也是不能反對的,所以他隻能抓緊最後的時間玩樂。
以後讀書了,玩耍的時間可就沒了。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一生馳騁沙場、南征北戰,曆經千辛萬苦才打下萬裡江山。
他深知“創業”艱辛,而“守業”更難,所以非常注重皇子們的教育,於是結合前朝經驗,創造了一套獨特的教子之道。
畢竟太子乃“國之大本”,未來會“繼聖體而承天位”。
因此,其教育是關乎江山社稷的大事,為太子選師也格外慎重。
正所謂言傳身教,隻有老師德高望重,太子才能耳濡目染,習得其優良品性。
唯有對正統儒家教育有深刻研究的老儒生,才有資格入選。
同時,他們不僅負責教導太子才乾知識,還要培養其治國理政之才。
於是經過數代的發展,內閣閣臣就成為太子老師的首選,因為他們出身自翰林,又在內閣輔政,有治理國家的經驗。
除此之外,朱元璋還規定太子在滿一定年歲後,需要脫離後妃和宦官們的撫養教育,他在洪武二年先設立詹事院,隨後增加了左春坊、右春坊和司經局。
彼時,四個機構共同輔導太子,後同歸詹事府。
不過,明朝教育太子的製度,還是在明英宗時期才確立下來,既是“其每日講讀儀,早朝退後,皇太子出閣升座,不用侍衛等官,惟侍班侍讀講官如,行叩頭禮”。
那個時候,太子上午的時間被安排學習四書五經和史籍經典,下午需要去練習騎射。
實際上這套製度最先被用在明英宗身上,這套製度雖然聖旨發布,但卻是時任內閣閣臣商議後確定的。
誰叫那時候英宗皇帝才十歲,根本就沒反對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