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大明朝出現拖欠賦稅,小民自然是做不到的,也隻有地方豪紳能夠做到,還是和官府相互勾結之下進行的。
每到國中有大喜事或者新皇登基,必然大赦天下,而赦免的不僅是一些罪行輕微的人犯,還有就是這些拖欠的賦稅。
試想,隻要能拖過幾年,老皇帝一死,新皇帝登基,稅錢就不用出了,這麼有利益的事兒,誰會不想乾?
而地方官員雖然是流官,可為了治下安穩,對此也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他對此地豪紳網開一麵,彆的官員也會在他老家對自己的家族格外開恩,最終不是大家都得利,隻有朝廷吃虧。
好吧,朝廷家大業大,也不會在乎那麼百十千兩銀子。
其實,治理一個國家,根本就在於財政。
朝廷有錢,有災可以賑濟,開出足夠餉銀也可以練精兵,即所謂富國強兵。
雖然文士以視錢財如糞土標榜自身清高,可入朝為官,還真不能再這樣做。
通過建立製度,合理的向民間收取適當的稅收,國家財富在支用之餘還有結餘,也就能富國強兵。
隻不過一般在王朝末期,苛捐雜稅橫征暴斂,導致民不聊生,才會逼迫百姓起來反抗,隨之王朝覆滅。
其實造成這個的原因,就是王朝還是知道錢財的重要性。
但是,支用太大,沒有其他法子補充財源,就隻能對升鬥小民出手。
相比地方豪紳來說,小民的錢無疑最好搶。
隻是,當小民的錢財被洗劫一空後,為了王朝財政平衡,最終還是會對豪紳下手,而這就是壓垮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實際上,小民作亂隻會導致天下不穩,改朝換代更多還是因為豪紳也被逼迫。
他們有能力,有關係聯合起來,彙聚出更強大的實力造反。
曆史上的王朝更迭,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布衣起事,完成從社會最底層到最頂層的階級跨越,縱觀曆史再無第二人。
其他建立王朝的開國皇帝,無一不是豪紳階級,最起碼也是朝廷的一個小乾部。
所以老話,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真正造反成功的,多是統治階級中人倒戈,被統治階級造反成功的案例幾近於無。
由此可見,張居正的考成法對延續大明王朝的作用有多大,絕對不是催收錢糧那麼簡單,而是真正可以做到為王朝續命。
再有之後的天下推行一條鞭法及為此展開的清丈田畝,補足了大明枯竭的財政。
這些,也是魏廣德自從見到張居正後琢磨出來的。
現在,張居正終於要開始屬於他的改革,魏廣德不僅不會反對,還會暗中支持。
是的,他選擇暗中支持,而不是旗幟鮮明的表明支持的立場。
他做為次輔,雖然要和首輔站在一起,但是對外,特彆是對皇宮裡的人看來,是要保持麵和心不合才算穩妥。
若是他和張居正沆瀣一氣,怕是自己頭上的烏紗就要不保了。
而且,張居正的改革觸動了統治階級裡許多人的利益,這也是他最終晚節不保的原因。
太多人恨他,生前做不到,那就死後報複。
魏廣德不想如此,唯有成為張居正反對派的領頭人,才有可能保全他改革的成果。
對此,不需要和張居正明說,大家心照不宣即可。
魏廣德收好奏疏,對著外麵喊道:“蘆布,進來。”
等蘆布進屋後,魏廣德把張居正的奏疏遞到他手裡,吩咐道:“你送回去。”
“是,老爺。”
蘆布答應一聲,不過隨即試探著說道:“稍微等等再送過去,可好?”
“怎麼回事兒?”
魏廣德狐疑問道。
“適才禮部尚書陸大人氣衝衝進了首輔值房,應該不是什麼好事兒。”
蘆布答道。
“可知為了何事生氣?”
魏廣德問的自然是陸樹聲生氣的原因,這兩天內閣可沒有讓禮部不滿意的奏疏票擬,陸樹聲就算要發火,也不該把火力對準內閣才是。
“剛才我問了下,有人說是陸尚書又被傳到會極門接旨去了。”
蘆布沒有說的很明白,但魏廣德還是知道怎麼個事情了。
早前馮保想要拿禮部尚書這個職位給自己牟利,想要拉攏朝堂上的官員,但是被魏廣德和張居正暗中聯手破壞,最後是陸樹聲出任了禮部尚書。
自此以後,馮保就對陸樹聲記恨上了,以為這位應該是花了大價錢才從張居正、魏廣德這裡得到舉薦資格。
好吧,這樣的好事兒,居然沒有向他送錢,實在可惡至極。
於是乎,馮保凡是有對禮部的詔諭,一些以前都隻是傳個話或者遞個條子就可以辦的事兒,非要隆重的把禮部尚書陸樹聲叫到會極門,正兒八經的傳旨。
這樣反複折騰之下,陸樹聲自然是很不滿。
“行,等人走了你再送過去。”
魏廣德也不想沾上此事,於是對蘆布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