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無法探測(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604 字 2024-03-21

“這算甚麼……”

張正書毫不在意地說道,那個倒黴蛋為了博“和樂樓”李行首一笑,豪擲千金,還和章衙內乾了一架,都已經成汴梁城的笑談了。比起那個敗家子,張正書覺得自己溫柔多了。嗯,就是這幾日來用了幾百貫錢嘛,但都是用在雇請營造匠、木匠和青壯上了。

“可是……”

來財一輩子也沒見過誰這麼花錢如流水的,要知道,幾百貫錢,已經夠一戶五口之家生活二十多年了,甚至省一點的,過一輩子都沒有大問題。然而,張正書卻在短短幾日時間裡,就把這錢給花出去了。這就是層次不同了,張正書覺得這錢花得值,來財卻看得膽戰心驚。

“錢就是賺來用的,有錢不用,留著也不能生崽啊?”

張正書擺出了一副紈絝的作態,手執著一把折扇,有一陣沒一陣地扇著。這把折扇,是張正書特意讓人打造的,上麵的紙用的是名貴紙張,上麵的書法、繪畫,都出自名家之手。扇骨,張正書也瞧不出是什麼木料造的,但熏了香之後,確實能體現出一股儒雅的氣質。

隻是張正書這麼一說話,什麼儒雅氣質都不見了,反倒讓人覺得滿身銅臭味。張正書沒覺得有什麼,錢就應該用啊,像那些把錢藏在錢窖裡,埋入地裡的,都是傻瓜。很有意思的是,北宋這時候已經出現了銅荒,也就是沒有銅鑄錢了。然而,事實上北宋並非是真的缺錢,而是很多商賈,都把錢埋起來,不用罷了。再加上北宋的銅錢分量足,購買力強,所以大量外流,成為彆國的硬通貨幣。地位呢,比後世的“美元”更要厲害。

一來二去的,因為銅錢、白銀大量外流,再加上有錢人私鑄銅器,所以北宋就開始“錢荒”了。現在這個時候,北宋的“錢荒”還不算明顯,但估計再過幾十年,這個“錢荒”就真的嚴重了。銅錢,已經完全滲透進了宋人的生活裡。買東西需要銅錢,納稅納賦需要銅錢,朝廷發放的官俸和兵餉也是銅錢。一旦“錢荒”,那對北宋的經濟將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張正書也是到了北宋之後才明白,為什麼會出現“交子”這種紙幣,還不是因為錢荒?

“有沒有可能,北宋的滅亡是因為官僚集團、商賈、地主和敵國的共同作用呢?”也難怪張正書會這麼想,因為北宋“三冗”問題愈加嚴重,錢荒就愈加劇烈。發行鐵錢、交子,不過是飲鴆止渴罷了。沒有錢的朝廷,就跟明末一樣,全國的軍隊都不聽使喚,結果大明亡了。

隻不過這個是張正書的推測,當不得真。

正當張正書思考的時候,後麵傳來了一個聲音:“說得好!”

張正書一愣,回頭一看,呆住了——不會這麼巧吧,又碰到那“曾小官人”了。

“啊,是你?”

“曾小官人”顯然也沒料到,剛剛才分彆,怎麼一轉眼又遇上了呢?

張正書也感慨,這汴梁城裡百萬多人,怎麼還能撞見呢?不過好在張正書的臨場應變快,當即笑道:“這位兄台也是來逛廟會的麼?”

“嗯!”

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曾小官人”對張正書的感觀大變了。從一開始的“登徒子”到剛剛的稱讚,連“曾小官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心道:“他也不是什麼登徒子吧,適才他看的那本書……”想到這,“曾小官人”的臉又倏地紅了一下,“……都沒買,想來也是個實誠之人。隻是看他的衣裳鞋履,好似出自商賈之家?”

然而,這“曾小官人”對商賈出身之人,也不會另眼相待,覺得他們滿身銅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