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我斟酌一番……”
確實,這事情太大了些,若是這“曾小官人”真的是男兒身,估計他就立馬應承了下來。雖然北宋的民風已經不那麼淳樸了,畢竟經濟繁榮的社會裡,再淳樸的民風,也會被慢慢侵蝕的。可宋人還是很重視承諾的,大部分人都很遵守口頭約定,甚至一諾千金也是經常發生的。
張正書能理解,曾家小娘子的顧慮,笑了笑說道:“且不忙應承我,畢竟我都不知曉,這報社能不能辦起來。雖然撰寫之人容易找,但汴梁城中寸土寸金,想要尋個地方做報社,也是挺難的……”
“臨街店鋪難尋,何不尋一間民房?”曾小娘子的這一句話,提醒了張正書。
“是啊,我怎麼沒想到?既然臨街店鋪難以找尋,民房也行的,畢竟報社並非需要客流的行業啊!”張正書也覺得自己走到了一個死胡同裡,怎麼會沒想到這個呢?其實,這也是受到了後世的思維影響,但凡是大報社,招牌一定是很響亮的。哪怕是在互聯網的時代,報社也積極轉型,總算還能存活。
曾家小娘子笑道:“張兄莫不是沒見過‘小報’如何編撰的?”
張正書有點尷尬,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似乎也是沒見過……”
“這就是了,但凡‘小報’,都是遮遮掩掩的,躲在民房之間,也是常事。好一些的,都是在印刻作坊裡。”曾家小娘子解釋道,讓張正書再一次了解了北宋的“小報”行業,原來都是偷偷弄,偷偷發行的。沒辦法,誰讓這“小報”確實厲害呢,有時候皇帝的詔令都沒下,“小報”上就知道誰誰誰又被貶謫了,誰誰誰又升官了。這讓皇帝顏麵大失,全麵禁止“小報”,也在情理之中了。
然而,“小報”就是石縫裡的野草,還是頑強的生長著。沒辦法,誰讓市場需求量那麼大呢?天下攘攘皆為利來,天下熙熙皆為利往,有錢賺,肯定有人鋌而走險的。
“如此一來,報社一事,就不是問題了。”張正書想了想,“還能招些印刻工匠來,把民房改成印刻作坊。”
張正書還想著,以後拿“活字印刷術”來印刷報紙的,現在弄雕版,還是太麻煩了些。
然而,這個也隻能靠時間去堆積了,因為“活字印刷術”不一定就方便,特彆是在北宋這個時候。
為什麼這麼說呢?看看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的對比就知道了。雕版印刷術,隻要雕好了一個版,好好存放起來,不論什麼時候都能拿出來再次印刷,這是活字印刷術比擬不了的地方。而活字印刷術呢,先要刻製大量活字,還要拚起來成一版,才能印刷。印完了要拆版,再印還要重新排版,其實並不省時省力,也不省錢。更何況,雕版印刷術也不需要工匠識字,隻要照貓畫虎,把字的反向陽文刻出來就好。再會會刷墨、展紙,就是一個合格的工匠了。但是,活字印刷術就必須會識字,不然怎麼排版呢?再加上,雕版印刷術版麵平整,印出來的書籍質量高;而活字印刷術,要是碼得不整齊,那肯定是極為難看的,甚至還會出現個彆字顛倒的現象。而且,大批量生產的活字,往往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字體的風格各異,看起來很是彆扭。
當然,活字印刷術也不是沒有優點,起碼在印刷報紙方麵,它有得天獨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