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了,賣報了,和樂樓李行首全揭秘!”
“李家村外驚現自行灌溉水車、筒車!”
“鄰國交趾黃金遍地,良田數百萬頃,稻穀一年三熟!”
……
隨著一些稚嫩孩童的叫賣聲,很多汴梁城的百姓都被吸引了過去。一些還算寬裕的秀才,問了價錢隻需十文一份,便紛紛解囊,買了一份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一些李行首的“腦殘粉”們,自然是不會錯過李行首的任何消息的,自然二話不說買了下來。
“《京華報》?這是此報的名字麼?嘖嘖嘖,還有地址?在廣福坊之中?想來是一富紳弄的‘小報’……嗯,有酬投稿?酬金一貫?這……豈不是比出書還賺麼?”
隨著樣式獨特的《京華報》在汴梁城快速傳播,聲名不過一天的時間就已經鵲起了。用白話文寫就的文章,雖然難入讀書人的眼球,但上麵的故事寫得太過抓心,他們不得不買賬了。更何況上麵記載的事,都是他們聞所未聞的。常言道,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不過是虛誇而已。事實卻是——秀才其實是很無知的一群人,甚至大部分的秀才,連營生的活計都找不到。
於是,很多秀才得知了可以投稿的消息,就算囊中再羞澀也好,也要買下一份報紙來看看。
不曾想到,這報紙太過稀少了,不過數千份而已,須臾就已經賣光了。
即便張正書提前得知到了這個消息後,馬不停蹄的加印,但半日的時間裡,也不過加印了幾千張而已。
汴梁城中,和樂樓中。
“姊姊,姊姊,你看這!”
若桃慌慌張張地拿著一份報紙,跌跌撞撞地進了李行首的香閨,差點一頭撞入李行首的懷中。
“甚麼事這般驚慌?”李行首淡淡地說道。
“姊姊,你看這份‘小報’!”若桃急了,“上麵都是寫你的!”
李行首啼笑皆非,翹起了嘴角笑道:“這不是很正常麼?”她早已經習慣那些搬弄是非的“小報”了,隻要有什麼風流韻事,保管第二天會讓整個汴梁城都知聞的。上一次張家小官人和章衙內在和樂樓打了起來,那“小報”的小道消息不是漫天亂傳麼?一會說李行首原先心儀章衙內,是張小官人橫刀奪愛;一會又說是李行首故意挑起的鬥毆,還附上了“知情人”的描寫;甚至更過分的,是寫張小官人和章衙內爭當她的裙下之臣……各種不堪入目,李行首早就習慣了。
身在紅塵裡,這些事不習慣又能怎麼樣呢?不管不問不理會便是了,李行首一點都不在意這些。正所謂清者自清,任由彆人說吧!
“可是姊姊,這次真的不同啊,你看,都是在誇你的!”
若桃是李行首的貼身侍女,自然也是懂文墨的。一開始,她看了這種“世俗”的文字,也覺得很不舒服。就好像後世的人,突然看到文言文一樣。這時候的宋人,看文章也是言簡意賅的古文,哪裡見過如此直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