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書沒想到的是,來財居然開始撫摸這紡織機,眼睛裡還流露出挺有興趣的目光。
“來財,你想學這個?”
張正書揶揄說道,這倒是個好苗頭,要知道興趣可是最好的老師。說不定他還能培養出一個宋朝的魯班呢,這樣就厲害了。不過,張正書更希望培養出一個全能工匠,甚至把車床給弄出來。要知道,那可是工業母機啊!要想實現工業化,工業母機是必備的。
隻是,在宋朝這個毫無基礎的時代,張正書覺得實在是太難了。工業化需要的不僅僅是設備,還有熟練的工人、各種人才,甚至還要有頂尖的科學家。如今的宋朝呢,彆說什麼了,工匠也隻是營造匠、木匠、鐵匠、雕匠、石匠……之類的工匠罷了,專業化的人才那是一個都沒。至於頂尖的科學家,或許會有,但張正書估計也不會多。而且研究的方向,估計也不是工業方麵的。
要想在這麼一個白紙一樣的時代建立工業化,那基本是妄想。說不定,工業化雛形都未必能誕生。
“不過,事情還是要做的……”
張正書已經開始盤算,是不是要弄一個技術學校了。區彆於其他私塾、學院,張正書弄的這個技校,就不打算把肥水流向外人田。反正他就要弄紡織工廠了,紡織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不少熟練的工人。要是成立一個技校,專門教導怎麼操作紡織機,好像也挺可行的。等以後再開其他工廠的時候,也可以開多幾門課程。就算其他東西不教,也能讓那些佃客的兒子女兒過來學習,怎麼種田。
張正書敢保證,在宋朝,甚至在全世界的範圍內,沒有一個人的種田技術比他更高超。畢竟是擁有“種田術”的男人啊,在這方麵怎麼可能輸給其他人呢?更何況,係統對於經驗值的判定是隻要和他相關的種植就行了,那開學校授課,似乎也是一個捷徑?!
“哎呀,我怎麼沒想到這個?”
一拍大腿,張正書有點懊悔了,不過現在的他有些分身乏術,大棚蔬菜要弄,紡織工廠要搞,《京華報》也要他審稿,甚至水車這類的灌溉農具也離不開他。
“小官人,怎麼了?”
來財輕輕地摸了一會那“神奇”的紡織機之後,還撩撥了一下轉輪,小心肝也嚇得撲通撲通地亂跳。此刻聽得張正書拍大腿的聲音,他還以為自己這麼做惹惱了張小官人了。要知道,這可是張小官人的心血啊!說完這句話之後,來財像個鵪鶉一樣,低著頭不敢做聲了。
“不關你事……”
張正書想了想,突然又問道:“是了,張家莊裡還有多少孩童?”
“啊,小官人……我……我不知曉啊?”
來財有點傻愣愣地答道,他沒想到張正書突然問出這句話來。
“那這樣,明日你去莊裡,看看哪家還有七八歲的孩童,甚至還未出閣的小娘子都成,說我張家願提供一日三餐,讓他們過來學種田。學得好的,我還有錢獎賞。”張正書覺得這種田術的升級實在太慢了,慢到他有點忍受不了的地步。為了加快升級速度,花點錢算什麼?再說了,後世打網遊還不是這樣,如果想強,想要升級快,那就充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