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隻是張正書心血來潮的一個產品罷了。
畢竟酒精都獻給趙煦了,他也不是隻知道奉獻,不求回報的“好人”。香水就是張正書利用酒精收回的“專利錢”,要是拿到釀酒權,張正書還會考慮去釀酒,畢竟相對於釀酒來說,香水還是太小眾了些。可惜,宋朝的釀酒權是很難拿到的,要不汴梁城中怎麼就隻有七十二家正店而已?
不是大宋沒能力釀酒,而是怕百姓無節製釀酒。要知道釀酒是需要用糧食的,糧食都被用來釀酒了,在古代可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舉動。資本是羊吃人的,酒吃人的事,找就被聰明的古人看到了,所以才有榷酤政策。
“可惜,酒精被朝廷壟斷後,白酒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問世了……”張正書搖了搖頭,他知道一旦酒精被壟斷之後,民間想要出現酒精,起碼要再過幾百年。不過沒關係啊,反正接近後世的白酒,也是要等到元末明初才出現的。所以,張正書並不覺得內疚,於是專心畫起這個蒸餾器的設計圖來。
相比起煉丹爐,這個蒸餾器不知道要大了多少。
經過係統的全景預演,把蒸餾器的效率提升到了百分之三十。這可了不得了,要知道宋朝這時候的蒸餾器,連百分之二十都達不到。甚至一些低效率的蒸餾器,隻有百分之十,不知道要浪費多少。這個蒸餾器,與張正書畫給趙煦的是一模一樣的,所不同的是,張正書打算弄兩個,一個專門蒸餾酒精,一個專門蒸餾花露,然後再按照比例勾兌。
接下來的事,就簡單多了。
首先和那道士簽了契約,張正書才知道,這道士原來叫郭騫。然後,張正書也不管他用什麼手段,反正把圖紙上的蒸餾器弄出來就行了。至於郭騫的師兄師弟什麼的,張正書其實是不抱希望的。以郭騫的樣子,他的師兄師弟好得到哪裡去?
“小官人,浴湯已經準備好了……”
這時候,一個脆生生的聲音傳來,讓張正書從新一期的《京華報》稿件中回過神來了。抬頭一看,原來是鄭時弼的小女,鄭月娥。
“怎麼是你為我燒浴湯,來財呢?”
張正書覺得有些奇怪,難道來財又偷懶了?
鄭月娥低著頭,不敢看張正書的麵容:“月娥覺得應當為小官人做些事,所以鬥膽讓小官人的書童先去歇息了……”
“原來如此……”張正書也沒想太多,站起身來,說道:“我這就過去洗浴,多謝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