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一章:停職留薪(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440 字 2024-03-22

張正書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趙煦連想都不想就把這個鑄幣權給了他,原來是把一個燙手山芋丟給他啊!

不過,張正書也是有應對辦法的,因為他知道鑄銅錢的時候,還能加入鐵元素的。隻要改變一下合成比例,不僅銅錢顏色豔麗,重量也是能達到要求。宋朝確實缺銅,但並不缺鉛和鐵。隻要把銅的比例降到百分之六十左右,鉛的比例提高到百分之三十,錫的比例下降到百分之十,那麼就會形成一種新的合金。這種銅合金會很耐磨,比純粹的青銅要好上不少。

而且,根據劣幣驅逐良幣的經濟原理,隻要在市麵上投入超過二十萬貫這樣的銅錢,那麼銀行就能回收差不多百萬貫的銅錢。再利用銀行的信用杠杆,能少發行不少金屬貨幣。回收上來的青銅錢,也能重新熔鑄再加入鉛元素。

最為關鍵的是,這種銅錢的重量還不輕,因為鉛的比例提高了,鉛比銅重,能達到一貫錢四斤半到五斤這樣子。

在銀行的初期,金屬貨幣還是必不可少的。張正書不僅打算鑄銅幣,還打算鑄銀幣,金幣——當然也是金屬貨幣了,而且金銀的含量不能太高,不然會有人在上麵刮金粉、銀粉下來重新打成金器、銀器的。

張正書在看到這些匠人之後,心裡立馬把之前思來想去,早就深思熟慮的計劃再思考了一遍。

王慶隻看到張正書一愣神,然後就說道:“嗯,既然找到了,那我就告辭了。王公事,你儘快把蒸餾器弄好,不然……”

“多謝小官人提醒!”

王慶怕他吐露秘密,連忙製止了他說下去。

張正書嘿嘿一笑,帶著那些匠人就離開了作坊。

“收獲還算可以啊!”

回到“京華報社”,張正書請那十餘個匠人在正廳坐下,又讓僮仆沏來好茶,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

這些“差雇匠”哪裡被人如此禮遇過,有點受寵若驚,一時間也鬨不清張正書和朝廷官府的關係了。

茶過三巡,張正書才總算開口了:“實不相瞞,爾等是官家親自下旨,調動爾等聽我所用的。這裡麵牽扯到了一個大機密,可以令我大宋國力騰飛的大機密。我知道,爾等原先是鑄錢監裡有數的工匠,領著俸錢也不少。但我敢保證,在我手下做工,錢銀隻會比你們的俸錢更多。”張正書也知道,這些工匠就好比後世八十年代那會的停職留薪製度,不同的是,後世的停職留薪是國企職工想要下海搏一把,看能不能發大財,又怕沒有了後路,所以才“發明”了這個製度;而這些工匠則是被動的,兩者的性質有些不同。但從結果來說,卻是差不多的。

一個年紀稍大的工匠,有點不相信地說道:“小官人,你如何能保證?”

“不知道諸位可曾聽過‘大桶張家’?我就是‘大桶張家’的張正書。”張正書淡淡地說道,“我說出口的話,從來不會收回來的。”

這些工匠登時大喜過望,雖然“大桶張家”的名聲不算好,但是在誠信一道上,卻是可圈可點的。這樣說來,他們的工錢就有著落了。沒有了後顧之憂,這些工匠也都放下心來,問道:“不知道張小官人雇傭我等,可是要鑄銅器?”

朝廷讓私人鑄銅器,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但大宋也不是沒有先例。這些工匠思來想去,也就隻有這個可能了。不然的話,為什麼要皇帝下旨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