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書忍不住罵了一句,“沒血性,沒骨氣的東西!”
恰在此時,酒閣子的門打開了。
人未到,趙煦的聲音先到了:“少見啊,張小官人居然有這麼憤慨的時候?”
張正書看著這個大宋的皇帝,更是怒其不爭。
“人家都到你地盤上來撒野了,你還在這個跟我打趣,怪不得整個大宋一點血性都沒,從上到下都是這個模樣!”張正書這句氣衝衝的話一出,讓趙煦都懵了。他不過是調侃了一句,怎麼張小官人就衝著他發火了?
要知道,趙煦從小到大,就隻吃過高太後和大臣的悶氣,一時間也怒氣勃發,臉色有點不對勁了。
張正書這時候才想起來,眼前這人是皇帝,哪怕他隻有二十多歲,但他一樣是宋朝的最高統治者。剛剛那句話,直接就紮心了,趙煦能不怒?然而,張正書卻半步都沒退縮,冷冷地說道:“你瞧瞧你的臣民,遼國使者到了汴梁,就好像回到了他們的上京一樣,夾道歡迎,這算什麼世道?我堂堂大宋,乃是炎黃血脈,華夏嫡傳,何時跟狄夷靡合過?”
趙煦臉色急變,最後冷冷地說道:“你懂甚麼?”
“我有何不懂?為了所謂的麵子,卻不講究實利,每每有番邦使者到來,都必定攫取我大宋一筆錢財而去,而我大宋上下還倍感榮光,可悲可歎,這便是我大宋的邦交!”
張正書的譏諷,讓趙煦一陣無力。
確實如此,明明是因為澶淵之盟而賠款,一個戰勝國向戰敗國賠款,還對自己的臣民美化,說是“賞賜”,這不是屈辱是什麼?彆說是遼國了,就算是西夏使者到大宋來,也會拿到不少財物回去。哪怕是帶有貿易性質的,可西夏人能帶來什麼?不過是些羊皮,還是區區幾張,剩下的全都是一些“土特產”,就是這樣,大宋也要搭上不少財物!
這樣的外交製度,怪不得每一個番邦外國都想來大宋覲見“聖顏”了。有這樣一個好麵子不注重實利的國家,是周圍國家的福氣,簡直就是在額頭上挑明了幾個字“人傻,錢多,速來!”
怪不得遼國使者到大宋來好像回家一樣,真的是天堂啊,好吃好喝好玩不說,還連吃帶拿的,誰不想來?
趙煦被張正書挑明了,也羞紅了臉,差點想拂袖而去。但端著皇帝的臉麵,此間又沒有外人,趙煦還是忍了下來。“你懂甚麼,要是你做了這皇帝,你不也是和我一樣,這也想改,那也想動,可偏生哪裡都改不了!”說著說著,趙煦已經咬牙切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