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這果酒會不會大受歡迎?”
當張正書把底價全盤托出的時候,曾瑾菡震驚了。原來,這真的是她曾經喝過的青梅酒,隻不過加入了什麼“甘油”,就變成了這種模樣。如果是這麼勾兌的話,那確實是賺大錢的好項目!
“郎君,這酒當然會大受歡迎。隻是……如今並非青梅時節,今年的青梅酒也不多,怎生能造出這般多果酒呢?”曾瑾菡對商業有著很敏銳的觸覺,一下子就捉到了關鍵所在。如今已經是深秋,各種果子已經過了季節,想要收購都來不及了。
“沒事,可以遣人去鄉野之中收購。”張正書笑道,“不管是什麼果酒,隻要勾兌入‘甘油’,那麼肯定會上好幾個檔次的。我瞧著,就算是樊樓的‘和旨’,都比不上我這果酒!”
看著張正書信心滿滿的樣子,曾瑾菡當然不會去打擊他了,隻是覺得他很有雄心壯誌。人家樊樓可不是一兩年就得名的,就好像前些時日張正書故意把炒菜技術泄漏出去一樣,彆看所有酒樓都受到了衝擊,可樊樓愣是沒多大影響。因為樊樓的菜肴,都經過了多次改良,裡麵的秘法不是一般人能掌握得了的。就好像張正書說的那樣,炒菜其實很簡單,但是把炒菜炒好,那就不簡單了。
要不然,張正書也不會給範大郎出主意,弄一個廚師大賽,讓汴梁城中的酒樓都參加,送兩三道拿手好菜,然後讓有頭有臉的人物來品嘗打分,決出勝負。這樣一來,不僅能打響知名度,也會讓百姓形成一個概念,就算會炒菜技術了,也要練很久才能達到酒樓的水平,甚至還可能一輩子達不到——畢竟人家可是專業的,你隻是“業餘”的。
要說私心嘛,張正書當然是有。
要知道他可是有林百間那腳店五成股份的,隻要傳授幾道菜給腳店裡的那些廚子,拿個好名次不是問題。這麼一來,也算是給腳店打廣告了。再加上《京華報》的報道,說不定還能掀起對“吃”的熱潮。雖然中國人天生就是吃貨,但是宋朝這時候的菜品並不算太豐富,做菜手法也沒有後世繁雜。如果能就此促進大宋的“吃”文化,張正書覺得這也是不錯的。畢竟要形成繁榮的商業,酒樓必不可少。衣食住行,都是日常要消費的東西,對經濟的作用絕對不能小覷了。
更難能可貴的是,炒菜的價格下降之後,能拉動更多人來酒樓消費,這也是範大郎之前不曾考慮到的。要不是有張正書這個承諾,你以為範大郎會這麼輕易放過張正書?這可是砸大家飯碗的事,要惹眾怒的啊!
“那來年呢?”
曾瑾菡又問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是啊,今年是沒幾個月了,果子也沒了。但是來年的話,還是以這樣的辦法來製造果酒嗎?曾瑾菡自己都沒發現,她已經把自己代入了張家女主人的身份裡了。張正書察覺到了,心中覺得好笑,卻沒有揭穿。
“來年啊,那就更簡單了。”張正書信心滿滿地說道,“隻要打開銷路,來年我會專門建一個釀酒廠,不再收購其他果酒,而是轉而收購果子,自己專門釀造。當然,也少不了雇人,我估摸著起碼要雇百來號人吧?說不得,千號人也是要的。果子值錢了,果農肯定也就多了起來。我打算專門派人到秦鳳路、永興軍路那邊收購柑橘、棗子、桃子、梨子、山楂、杏子等果子……”
“為何要隔這般遠去收果子?這汴梁左近就有啊!”
曾瑾菡覺得有點不能理解,這不是吃力不討好嗎?汴州附近,也是產果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