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為王,在後世這個理念已經不新鮮了,甚至還有些老套,過時。
但是在大宋這個時候,卻是一柄無往不利的大殺器。沒有會知道,當你鋪貨一城和有能力鋪貨一州一府一路,甚至鋪貨全天下是一個什麼概念。這就等於掌控了最終端的銷售,意味著可以把產品直接送達到目標客戶手中,換而言之就是讓這個產品在潛在客戶心中生根發芽。
舉個栗子就很容易理解了,後世賣得很火的藍綠手機,簡直就是這個“渠道為王”模式的最終版。連最偏遠的農村都有他們的專賣店,這個策略就算是在網絡發達的後世,都能使得這兩間手機廠商深入人心,可見這個“渠道為王”到底是多麼厲害了。
所以,即便是藍綠手機性價比不高,可在這麼“強大”的知名度之下,銷量遠遠拋開同行,差點占領了中國市場第一、二的寶座。以至於國內的手機廠商無不開始學習這種模式,才能把劣勢扳回來。可以說,這是農村包圍城市的勝利,也印證了偉人的戰略思想是多麼厲害。
再比如後世競爭異常激烈的礦泉水市場,娃哈哈、農夫山泉、景田、百歲山、怡寶等等,都殺紅了眼,為的就是把貨鋪到中國每一寸土地上。甚至不惜虧本鋪開渠道,隻為了提高一點點銷量……
“渠道為王”,簡單來說就是誰占領了渠道,誰就能占領市場。
其實,張正書想要弄一個超市,也算是“渠道為王”的另一種體現了。畢竟要想聚集南北奇貨,就要建立龐大的貨運渠道。建立了貨運渠道,張正書不可能不去當地再開超市連鎖店的……如此循環下來,那就是一個商業帝國的雛形了,真正的貨通南北!
當然了,現在說這個還為時尚早。
張正書歎了口氣,心中知道這個目標有點遠,起碼要花好幾年時間才能打造得起這樣一個渠道來。而這還隻是一個雛形,要想完善這個渠道,最起碼都要用十幾年的時間。畢竟宋朝的漕運也好,河運也罷,河道太過狹窄,船隻設計不夠科學,黃河的定期泛濫改道、河提無法加固……這些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小官人,這菜賣完了,你不開心嗎?”
來財也覺得奇怪,怎麼這菜賣完了,張正書卻在長籲短歎的。
張正書回過神來,不鹹不淡地說道:“你去鄭老丈那,提出八百貫錢,給林百間送去。”
“啊,為啥啊?”
來財有點肉疼,這錢也不是這麼花的啊,無緣無故的,這小官人怎麼又開始“豪擲千金”了?
“我買了一個倉庫,在東水門外。”張正書淡淡地說道,“反正你把錢給他就行了,我已經拿到地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