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六章:自廢武功(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233 字 2024-03-22

張正書摸出一片金葉子,輕輕拋給這個攤主,說道:“回去告訴王慶,想盯梢記得輪換人過來,每次都是你,有心人誰不知曉你就是暗探了?”

這個攤主臉色倒也不錯,無端端多了一筆橫財,笑意總是難以藏住。“小官人,你又不是細作,為何要那麼嚴苛?”

“是你們做得很不專業,這路上都沒多少顧客,你還來這裡賣香飲子,行跡太可疑了!換個貨郎過來吧,還能說得過去……”張正書丟下了這句話,然後就走回了報社裡。表麵看上去,張正書好像波瀾不驚一樣,但誰能知曉他內心此刻是激動不已。

“看來,要給趙煦寫封信了,這封信他還不理,那隻能說他是爛泥扶不上牆!”

張正書也是服了趙煦,他提了那麼多建議,希望能一舉滅了西夏,可趙煦倒好,不該激進的時候激進,現在到了要激進,賭上國運的一戰的時候他卻慫了。張正書真的懷疑,宋人是不是脊梁骨被打散了,所以連血性都沒了?

大宋的習慣性慫了,估計是太宗一脈的特性。想當年大宋幾乎是橫掃了六合,就差燕雲沒拿下了。結果被契丹人打敗了兩次,趙光義就慫了。後來宋真宗也是這樣,契丹人南侵,要不是寇準拉著他親征,宋真宗都能把都城南遷了!哪怕是宋真宗禦駕親征贏了契丹,但還是簽下了“澶淵之盟”。雖然是有內情的,因為這時候宋朝恰好處在一個小冰河時期,黃河是能封凍的,上麵可以跑馬。一旦契丹人揮軍南下,進攻汴梁,那就是無險可守。

可就算是怕這種事發生,但“澶淵之盟”簽得真的沒啥道理,就因為這個服軟的“屈辱條約”,直接讓大宋斷了脊梁,骨頭都軟了好幾分,妥協派得勢就是因為這樣。

當然,這隻是宋朝高層軟了骨頭而已,漢人可沒有軟。

隻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宋朝高層軟了,那麼宋朝對外的戰爭結果就可想而知了。即便是苦哈哈的西夏,宋朝都拿它沒辦法。要不是有個憤青皇帝趙煦,說不定現在宋朝還要跟西夏“握手言和”,稱兄道弟……

不是張正書惡意揣測,而是宋朝文官的節操你真的無法期待太多。

寇準厲害吧?然而,還是給妥協派給淹沒了,最後還是簽下了“澶淵之盟”。

如果說宋太宗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的風氣,那麼“澶淵之盟”則徹底閹割了宋朝的血性,從此富庶的大宋就成了周圍國家予取予求的錢袋子,誰都能來攫取一點好處。最能體現這個的,就是“慶曆增幣”了,遼國也叫“重熙增幣”。宋仁宗慶曆年間,因不承認西夏李元昊稱帝,北宋與西夏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發生了三次大規模邊戰,都以宋軍失敗而告終。這時候,遼國就動了心思,想要宰宋朝一刀。

遼興宗耶律宗真做樣子想打宋朝,結果宋朝君臣都被嚇壞了,隻能增幣以求平安。結果,正中遼國下懷。

所以,直到趙煦做皇帝,宋遼兩國之間的“澶淵之盟”可不是什麼歲幣三十萬貫了,而是六十萬貫,也就是銀子二十萬兩,還有二十萬匹絹布。

本來宋朝就財政赤字了,又加上這麼沉重的負擔,要不是熙寧變法給朝廷增加了一點點稅收,宋朝還真的就揭不開鍋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