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多月來,那倉庫早就被拆掉了,已經打下了地基。現在就差水泥灌注,就可以把地基弄起來了。
至於磚塊,也不是什麼難事。燒磚這種事,中國人早就學會了。這時候用得最多的是青磚,甚至有些大戶人家造房子的時候還會用上圖像磚,上麵有含苞欲放的花卉、線條花紋等,內容豐富多彩,製作精致美觀。也有金磚,是專門鋪設皇宮地板的。當然,青磚用得最多的地方,還是墓葬。
其實宋朝的磚用途挺多的,比如建造佛塔,水井,城牆……甚至城牆磚還要刻上監造人的印記,出現了問題還會有人擔責。所以說,宋朝不僅有木結構的房子,磚木結構的房子也很普遍。但是現在張正書有了水泥,就不打算用木頭了,他要用鐵加水泥的組合,把這個超市建造起來。
宋朝是沒有鋼筋的,但這難不倒張正書。
發現了焦炭可以煉鋼,張正書的鑄幣作坊裡都能打造鋼筋了。雖然不是什麼螺紋鋼筋,但弄出一條鋼鐵棒子來還是做得到的,就是要耗費很長時間罷了。張正書不得不招多了工匠,日以繼夜地生產。這錢花的速度,讓管家張通觸目驚心,差點沒休克過去,一個勁地說“敗家子”。
然而,張正書卻知道,這些投資是值得的。
且不說大宋對鋼鐵的需求量那是無法填滿的大坑,注意,是鋼鐵,而不是鐵。鐵產量大宋還是不少的,一年差不多超過二十萬噸了。可是其中的“鋼”,卻少得可憐,連遼國、西夏都趕不上。這個時代的鋼產量,更能直接體現出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畢竟是拿刀互砍的年代,你拿鋼刀我拿鐵刀,這就不是一個等級的。怪不得宋朝武器那麼多,武力卻弱得可憐,都是鋼鐵不足惹的禍啊!
整個大宋,就長槍兵是拿得出手的,因為長槍不需要鋼鐵,鐵槍頭一樣能紮得死人。隻是再厲害的長槍兵也還是步卒,可想而知大宋在軍事上的被動了。一個字,弱啊,弱爆了!
這種弱,不隻是體現在武器上,還有軍隊製度上,軍容軍貌上,軍隊的訓練上。有關軍隊的一切,都全麵落後於西夏、遼國,甚至隻比交趾、高麗強了那麼一點點,這樣的軍隊,豈能不吃敗仗?也就是西軍,靠著彪悍的士卒,相對獨立的軍鎮製度,才能保持著戰鬥力,成了宋軍的最後遮羞布。
張正書斷言,如果大宋軍製不改,那麼宋朝的結局也還是注定了的。
有再多的鋼鐵,有再厲害的武器都沒用!
張正書的這個想法隻是一閃而過,他也知道沒有什麼不滅的皇朝,隻要解決不了人口與土地的矛盾,任何皇朝也是會毀滅的。不是毀滅在異族人手中,就是毀滅在自己人手中,結果是一樣的。
突然,張正書好像明白了他的技能到底有什麼作用,如果用得好,是不是就能幫助中國渡過這個難關,然後往更深一層的文明進發?
理論上是講得通的,可是要達成這個目的,張正書一個人辦不到。
想到這裡,張正書突然把眼睛放在了劉工匠身上,但隻是停留了好一會,就把目光放在了另一個小工匠身上了。沒錯,這是小劉,也就是老劉的大兒子,子承父業也來到了水泥作坊。
大宋真正的希望,是這些年輕的工匠。
因為年輕,所以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