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即,張正書就把自己的推斷說了出來。
隻可惜,這個提點刑獄公事就和大宋的很多官員一樣,都是在吃閒飯的,根本不想管事。“你如此說,可有證據?”這也是宋朝法律的特點,不會無緣無故就抓人,就算要抓人,也得有充分的證據。從這一點來說,宋朝的法律製度已經很接近後世了。
可以說,如果宋朝沒有滅亡,它確實是最有可能進化成工業化國家的。從社會結構上來說,甚至宋朝比明末更具有優勢。明末時期,朝廷實在太腐敗,文人也操蛋了些,隻顧自己的利益,一句“不可與民爭利”就讓海禁為很多官員服務,走私成了常態,很多官員都賺得盆滿缽滿,可另一邊卻是朝廷揭不開鍋了,甚至連討伐的軍費都抽不出來。
當然,宋朝也有黑暗的地方。
但宋朝好的地方卻更多,社會環境要比任何朝代都要寬鬆得多。很奇怪的是,寬鬆的社會環境,律法卻很完善。就算是紈絝子弟,也不敢以身試法。
張正書被問得啞口無言,隻能說道:“草民無法證明,因為草民都沒到過現場,無法準確判斷……”
“那好,本官就帶你到現場!”
這個提點刑獄公事雖然有點操蛋,但是他也不是傻子。遼國使團被刺一案,已經讓宋遼關係開始很微妙了。如果不是宋朝派出使團跟耶律洪基解釋,恐怕現在邊境上已經磨刀霍霍,準備打仗了。
宋朝不敢打啊,河北禁軍那鳥樣,估計還沒民兵好使。
而遼國也不想打,因為現在遼國的後方也不穩,而遼國的軍隊因為上層貴族的腐敗,戰鬥力也急劇下降,不過是大哥笑二哥,裝腔作勢罷了。
所以,不管是開封府衙門,還是京畿路提點刑獄司,抑或者是大理寺,甚至是皇城司、安撫司,隻要是宋朝的斷案機構,都出動了不少人,想要追緝真凶。雖然沒有明說,但是誰要是破了這一樁案子,那麼升官是肯定的。
有哪個官員不想升官啊,這個提點刑獄公事也不例外。說實話,這個提點刑獄公事的專業技能還真不咋樣,甚至連法醫的基本知識都不懂,斷案隻能靠直覺。這樣的提點刑獄公事,也反映了宋朝的官很多都是屍位素餐的。沒辦法,他不了解這一行啊!所以,宋朝的衙門之所以能運轉,很多時候居然靠的是胥吏。真正專業知識過硬,也最能玩弄上官的,就是這些胥吏了。
這時候的法醫叫仵作,這個提點刑獄公事帶上了仵作,帶上了衙役,領著張正書和那個皇城司親事官到了都亭驛外五百步處那樣子。
都亭驛是專門接待遼國使團的驛站,說是驛站,其實就相當於後世的國賓館,裝潢什麼的都很往上。都亭驛在城中光化坊,於汴河北岸處,是水陸交通方便的地方。張正書之前也看過這的地形,隻要有心人想要刺殺,撤離的路線有很多。
整個都亭驛有房五百二十五間,是汴京最大的官驛。此驛在唐代是汴州的最重要的驛站,舊稱上源驛。
張正書沒想到,那凶手居然這麼大膽,居然敢在禁軍“把守森嚴”——好吧,其實宋朝的京畿路禁軍,已經等於是廢了。吃空餉,老兵太多,就算是精壯士卒,也因為疏於訓練而缺乏戰鬥力。彆說戍衛汴京了,哪怕是汴梁城中的巡捕,估計都要比他們好使。禁軍糜爛至此,也是這次刺殺發生的主因。離得這麼近,那些禁軍居然一丁點聲響都沒聽見,也沒有人巡邏。直到後半夜快天亮時,有禁軍出去撒尿,才發現了遼國使臣被刺的事。甚至那禁軍還以為這是遼國使臣到汴梁城中喝花酒,醉倒在路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