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書點了點頭說道:“不錯,甚麼都沒問題,把錢花完就是了。”張正書是後世來的人,對於大宋的錢沒有多少概念,他也不知道這些金子在南邊到底有多少購買力。往輕了說,一兩金子等於十兩左右的白銀,等於二、三十貫錢。這還是在商業發達地區的兌換比例,要是黑心一點的,在商業不發達地區的兌換比例則要去到一兩金子等於十二三兩白銀,差不多四十貫錢。張正書大概給了十兩金子給曾懋,也就是說起碼給了曾懋兩三百貫錢。
兩三百貫錢能買到多少貨物呢?
要是按照絲綢來算,確實不算多少,一船都裝得下了。
但是,如果是“奇貨”,也就是土特產,那就不得了了。起碼兩三艘貨船才裝得下,要是曾懋黑心一點,壓低了價格,說不定能裝得下四五艘船。
“某曉得了,小官人就靜候佳音罷!”
曾懋不是吹牛,這年頭雖然行船有風險,但是曾家的船大,基本是十拿九穩的。
“如今時值深秋,能趕在冬日把貨物運到汴京嗎?”張正書有點擔憂地問道。
“小官人且寬心,此去杭州路程雖千裡,但日夜兼行,不須十日就能到。”曾懋安慰張正書說道,他倒也沒說大話。
要知道,大宋的帆船雖然先進,但航速肯定是不快的。張正書大概算過這時候宋朝的航速,也就剛剛超過人走路的速度,也就是說每個小時大概是六七公裡,也就是十四五裡那樣子。當然,這是沒有全速前進的帆船,要是全速前進的帆船,大概能達到每小時十四五公裡,也就是三十裡左右。
若是取中,每小時航行二十裡地,那從開封到杭州,確實十日就到了。考慮到頂風以及休息的時間,再在當地購買貨物,怎麼要半個月之後才能回程。回程可是一路逆流而上的,要是風力不夠,那麼航行速度也要大打折扣。
這麼算起來,一個月從開封府到杭州打個來回,也是堪堪將夠的樣子。
在心中換算了一下之後,雖然這船隊的速度很慢,但張正書覺得也能接受。
一個月之後,也能趕得上超市開業。
“如此甚好!”
張正書點了點頭,更是覺得組建自己的船隊很有必要了。最起碼,他可以靠係統,來設計出更加快的帆船。速度加快一點,那麼優勢就大一點,到時候把工廠開遍整個大宋都不是問題了。要知道,隻有把運力問題解決了,那麼生產力也會大大提升。畢竟,路通才能財通啊!
“好妹婿,此間事情已了,走,我請你吃酒去,順帶去找找大哥……”
曾信驥已經等不及了,他已經很久沒有“放蕩形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