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正常,因為這是泡茶嘛!”張正書知道,很多人的調製手法不過關,點茶技藝不深厚,所以很多末茶吃起來,有種難言的苦澀味道。當然,苦澀之後就是甘甜了,這也為什麼宋人喜歡點茶的原因。因為先苦後甜,才有內涵啊!
然而,更多的人是附庸風雅罷了。真正喜歡末茶的人,並不算太多。
像曾瑾菡,如果沒什麼事,她也不會吃末茶的,寧可喝些清水。這就要說說宋朝人的習慣了,很多宋朝人喜歡喝涼水。注意,這不是涼白開,而是直接打上了的井水,或者直接掬起河水就喝。這也是為什麼古代那麼多人腹瀉的原因了,吃進去那麼多細菌,沒拉死都算中國人的腸胃強悍。唯獨在冬天寒冷的時候,中國人才會煮開水來喝。
而自從張正書來到宋朝之後,不僅張家人喝水一定要喝開水,就連曾家也受到了影響。
甚至,張正書還把此事寫在了《京華報》上,從醫學的角度,深入剖析了為什麼不能喝生水。至於宋人聽不聽,這不是張正書能左右得了的。
曾瑾菡不喜歡末茶,但是對這泡出來的茶水,卻情有獨鐘。不過半刻,已經將滾燙的茶水喝完了。張正書心疼地一邊給她添茶,一邊說道:“不要喝得這麼急,茶水還有的是……”
“郎君,你可真聰明,怎麼就能想出這個法子來呢?”曾瑾菡由衷地崇拜道,“這茶葉無需研磨,無需攪拌,就能甘甜清冽,茶香溢鼻,端的是風雅情趣!為何整個大宋,都沒有人發現此法?”
張正書倒也沒有什麼驕傲,因為這在他看來,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了。“因為我不喜歡循規蹈矩啊!”張正書隨口說道,“有時候,墨守成規是不可取的。看看儒家現在,和以前墨家的墨守成規還差什麼?不進步,就是落後了。總是覺得眼前的事物理所當然,卻不去深究背後的道理,人也不會進步,社會也不會進步。不去深究一件事背後的道理,彆說有所發現了,恐怕前人能做到的事情,今人也未必能做到。”
張正書是有感而發,就好像秦代率先發明的流水線一樣,到了宋朝這會,居然失傳了。還有春秋時的越王勾踐劍,是千年不鏽青銅劍,劍身上居然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要知道這種技術,也是屬於高端技術的!要知道,鉻是世界上硬度最高,而且非常穩定的金屬,即便是在後世,這項技術也不是哪個國家都會的。因為要在劍的表麵鍍上一層薄薄的“鉻鹽氧化物”,需要用到電鍍鉻技術。古人是怎麼辦到的?天知道。
可惜,這種技術也失傳了。
不僅僅是越王勾踐劍,秦朝也有這項技術。古人的鑄造水平之高,真是不可思議。
除了鑄劍之外,還有木牛流馬、麻沸散、地動儀、連弩、冰鑒、記裡鼓車、天平式濕度計……這些黑科技,才是華夏文明領先世界的體現!可惜,因為戰亂,當朝統治者的不重視,都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