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城中,景明坊京華報社內。
晨鐘剛剛響過不久,街上也才剛剛熱鬨起來,景明坊內還是一片靜謐。
沒辦法,這裡是達官貴人的居住地,除了要上朝的官員以外,早上基本是沒有人走動的。正因為這樣鬨中取靜的環境,才有達官貴人聚集嘛!
唯獨例外的是,景明坊外可以看到一個一身勁裝的男子,正在跑著步。
“小官人,又出來錘煉身子呐?”
一個賣早點的老嫗親切地問道,張正書向來幫襯她家的攤子,一來二去的早就熟了。
“曹婆婆,麻煩你如昨日一樣,送十個肉餅、十個肉饅頭(宋朝把包子叫做饅頭)、兩杯豆漿、十根油炸鬼(油條)到報社,錢一並向賬房要就行……”張正書笑著說道,還沒說完人就跑遠了。
這時候,在曹婆婆早點攤上吃早點,盥洗麵湯的食客見了,詫異地問道:“這是哪家小官人,為何要這般疾走?”
“哦,是‘大桶張家’的小官人,每日都要早起疾走幾圈的,聽聞是在錘煉身子?”曹婆婆麻利地包好了肉餅、包子、豆漿和油條,讓兒子給報社送去了。
“嗐,原來是那個傻子……”
食客想來是聽聞過張正書的“光榮事跡”,不以為然地說道。
曹婆婆卻默默不說話,心道:“若是張小官人都傻了,那天底下就沒有聰明人了……”須知,曹婆婆的肉包子、豆漿和油條,還是張小官人出的主意,要不然曹婆婆家就一個肉餅而已,太單調了。雖然,曹婆婆家的肉餅,是祖上就有了的,一直傳到現在都是東京一絕。可字號再老,肉餅再好吃,也有吃膩的一天。
於是,張正書在和曹婆婆熟了之後,親自下廚教了曹婆婆和他兒子、兒媳怎麼做包子,怎麼做豆漿,怎麼炸油條。帶餡饅頭在東京也不算罕見,可包子配豆漿,配油條,那就太稀奇了。於是,曹婆婆的早點攤火了,收錢都收到手軟。
至於為什麼張正書要把油條叫做油炸鬼,是怕一段典故因他消失了。傳說,這油條的誕生,是因為秦檜陷害了嶽飛,坊間氣不過,把麵團丟進油鍋裡,稱之為“油炸檜”。事實上,秦檜隻是背了黑鍋而已,真正不想嶽飛活的是宋高宗。但是油條這種小吃,一直被流傳了下去。張正書怕到時候秦檜又陷害嶽飛,所以提前叫做“油炸鬼”,到那時候人們就自然而然聯想到“油炸檜”了,因為諧音啊!
隻不過,張正書也知道,這件事恐怕不容易發生了。畢竟曆史可能因他而改變,秦檜說不定也會變成了忠臣,而不是奸佞——好吧,秦檜本來就是忠臣,他是忠於宋高宗趙構的,不是嗎?
油條是好吃,而且老幼鹹宜。除了吃多會上火之外,彆無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