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張正書和皇城司“勾結”在了一起,在開封府內,張家暫時還是安全的。但是,背後的危機已經顯現出來了。張正書肯定要著手預備後路的,這些船家就是張正書的後路!
所以就不難理解,張正書居然是親自出來迎接。
“周大郎果然信人,請進,我已經把契約備好了。”
張正書哈哈大笑道,心中的大石算是放下了一半。沒辦法,身在一個人治大於法治的年代,他的不安全感日盛一日。前不久又牽扯到了將門、官宦世家,張家小小的身板,怎麼比得過權貴?現在,船家來了,張正書的船隊計劃可以實施了,那麼後路也就搭起了一半!有了後路,張正書就可以放心“作死”了……
周碇哪裡想得到,張正書居然會親自出來迎接他們?當下受寵若驚地說道:“小官人,小的們……來遲了……”
“不遲,不遲,我剛剛念叨著,你們就來了。吃早飯沒?要是沒吃,報社裡有稀飯……”
張正書熱情的招待,除了讓這些船家不安之外,更多的是升騰起一股“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很多人不理解在古代,比如三國時期,比如《水滸傳》裡的江湖世界,怎麼那些好像天生帶著豬腳光環的人隨便說幾句話,就能收服一大票小弟,還是忠心耿耿,至死不渝的那種。看起來很不可思議,但這其實很有深意的。第一,是古人信守承諾的執著,遠非後人所想;第二,是這些古人也不笨,知道“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沒有前途誰跟你啊?第三,則是真心相待,感動了小弟。就好像張正書現在這樣,對這些船家“禮賢下士”,這些船家焉能不忠心耿耿?
從這個角度說,古時候那些梟雄、皇帝都是極有手段的,比如劉備摔子、三顧茅廬、曹孟德倒履相迎許攸、劉邦洗腳見彭越、李世民不計前嫌用魏征……從權術的角度剖析,這些梟雄也好,皇帝也罷,都未必是真心要對這些臣子好的。但他們把姿態做足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於是,自然就“士為知己者死”了。
張正書倒是沒想那麼多,他是真心高興這些船家能來的。
“周大郎,你帶了多少人來?”
麵對張正書的問話,周碇拘謹地撓了撓頭,憨笑道:“小官人,如你所言,就帶了二十餘人,皆是操舟好手,風裡來雨裡去都成!”
張正書點了點頭,都是人才啊!
“好,我信得過你,你現在就是他們的頭了。”張正書轉身對後麵的船家說道,“想必周大郎已經跟你們說過待遇問題了,簽約十年,十年內為我驅使。工錢每月三貫錢,你們的船隻也是要為我所用。預支你們一月工錢,在岸上安頓家人。若是技術出眾,做得綱首,如周大郎一般,則每月十貫錢。可還有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