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又敗家了(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252 字 2024-03-23

富翁的人生,精彩程度絕非一個普通漁夫能比擬的。隻有閱儘繁華的人,才能有底氣說我要回歸平凡,不然隻是一個笑話。就算是同在一個沙灘曬太陽,富翁和漁夫的心境也是不一樣的。富翁是旅遊消遣,漁夫是忙裡偷閒。富翁是在旅遊,他散步在沙灘上,泡在海水裡,享受著碧海藍天,愜意無比。因為他積累了大量財富,可以隨時隨地踏踏實實無憂無慮地享受生活;而漁夫曬太陽時,說不定心底還想著下一頓飯怎麼辦,怎麼想辦法補好自己的漁網、破船。沒有任何對抗風險能力的生活,又怎麼敢輕易說自己已經在享受人生?

更重要的是,富翁可以去很多海灘曬太陽,領略不一樣的風景、賞儘各國風土人情。而這漁夫估計一輩子隻能在此島此村掌撐自己的漁船!彆人可以周遊列國,而你卻隻能囿於己鄉,這能一樣嗎?!

馬車夫以自己的心態去揣摩張正書的想法,就好像清朝時陝西農民想象慈禧太後在宮裡的日子:太後她老人家頓頓有白麵饃饃吃咧,吃一塊扔一塊,那感覺,美滴很……

看起來可笑,但這已經是陝西農民能想到的最好生活了。

馬車夫也一樣,要是給他坐上了張正書的位置,恐怕他樂得都不知道邁哪一條腿,這麼多錢都不知道怎麼花。然後,窮人乍富,會比富人乍窮更加悲劇。

階層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自古以來使然,哪怕千百年前曹劌說“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也不過是泛指罷了。不排除有的“肉食者”真的蠢,比如“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但大部分皇帝、大臣,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說他們蠢就太過了。

隻不過有的人為了一己之私,而損害國家利益罷了。

利益,是人類都逃不過的怪圈,聖人也不例外。

“你想不想把你的契約,轉回雇工契約?”張正書突然問道,“家裡好像也沒幾個僮仆契約了,你要是想轉的話也行,不過得重新再簽十年!”之前為了弄保安隊,張正書把大半健壯的僮仆都轉了契約,除了婢女之外,張家確實沒有多少僮仆契約了。

馬車夫很認真地考慮了這個建議,然後拒絕了張正書的好意。

張正書也是無語,有些人真的是爛泥扶不上牆,就算他拋出了橄欖枝也沒用。就好像後世某些貧困村的農民,隻想著拿國家的救助金。但如果國家改成扶貧計劃,授他們以漁,他們卻不乾了。說到底,就是怕各種優惠沒了。自從中國扶助貧困戶以來,人人爭當貧困戶,以貧為榮,為了爭取這些名額費儘心思拉關係,甚至不惜高於補貼的價格送人情送禮,好好的扶貧政策卻被弄得烏煙瘴氣。

這種不拿白不拿,國家的東西你不爭他就爭,這種短見在農村太常見了。

不管是現在的大宋,還是後世的中國,這些貧困百姓的想法都驚人的雷同。馬車夫是怕自己簽了下一份契約之後,要是他乾不了活,連溫飽都不能保證了。而他現在,旱澇保收,雖然沒什麼錢賺,可餓不死啊!乾與不乾一個樣,馬車夫哪裡還會上進?所以為了求穩,馬車夫哪怕是心動,但還是拒絕了張正書的提議。

張正書自然不會強求,有時候彆人不是不給機會你,而是你自己沒把握住。

道不同,不相為謀。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