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熙也歎了口氣,他想起了台州的廂軍,實在太糜爛了。窺一斑而知全豹,想來其他地方的宋軍也是差不多的。
“彆說這些個有的沒的了,來,看看我最得意的作品——這就是技校了!”
張正書帶著強烈的自豪說道,“這裡,日後將湧出一大批科學家,將問世一係列發明!”他可沒有誇大,如果技校這麼發展下去,“產學研一體化”將會顯出巨大的優勢。偉大的發明,雖然有“偶然”被發現的例子,但在張正書的有意無意引導下,這幾乎是必然問世的。
蘇熙聽了,更是熱血沸騰,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大展身手了。
“這裡是課室,那邊是宿舍,下麵是食堂。最後麵一排木屋,則是實驗室。以後這個實驗室,是必須更改的,要改成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張正書知道,以後實驗室裡所做的實驗,很可能會帶有危險性。所以,考慮到安全,必須是平房,而且是不容易倒塌、不容易著火的鋼筋混凝土房子才行。
蘇熙最在意的,是課室裡的學童,正在學習算術。他看了一小會,卻發現自己根本看不懂多少,除了認得那些數字之外。
沒辦法,誰叫他像個剛剛蒙學的小孩子,看到相當於後世小學高年級到初中的數學知識,肯定是“高深莫測”的。
“難道這小官人說得沒錯,這算術果真是科學之王?”
蘇熙居然看到了課室裡居然還有不少工匠在聽課,和一大堆小孩子一起上課,他們居然絲毫沒有尷尬和局促!
“他們也是為了利益……”
張正書解釋了一番工匠分級製度,聽得蘇熙歎為觀止。
“以實利相誘,引導工匠精益求精,創新發明,可成一家之言!”蘇熙算是明白了,這技校就是為他而設的。尋遍整個天下,恐怕都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所在。雖然這裡有蘇熙不太喜歡的算術,但其餘的都大大超出了蘇熙的想象,甚至比他的想象中的條件還要好。當然,這個條件沒包括環境——李家村的環境是不錯,可技校算是臨時建起來的,外表有些粗獷,也沒加修飾,看起來倒像是安置難民的地方。
可技校的學術氛圍,加上實踐佐證,天底下已經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地方了。
“可惜李家村還是小了點……”
張正書可不會把農田都占了來蓋樓,這和他的理念不符。然而,鄰村卻把張正書他們當成了冤大頭,河邊的土地居然要價比汴梁城的土地還要貴。張正書隻能用“人心不足蛇吞象”來形容那些刁民,簡直是鑽進錢眼裡了。這種行為,短視至極。一方麵,鄰村又想張正書招他們做工,一方麵,又舍不得賣地的錢,張正書隻能說他們癡心妄想。反正他們不賣就不賣吧,張正書有的是選擇,中牟縣就是張正書的選擇之一。
這不,聽聞張小官人在外麵買地建作坊了,鄰村的人慌了,戶長屁顛屁顛地來找張正書說項,開始放低姿態了。張正書卻覺得這戶長還是太過貪心,要價還是比原來多了三倍,於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宋朝沿襲唐製,鄉村中有鄉和裡,城市中有坊,諸鄉置戶長主納賦、耆長主盜賊詞訟。州縣郭內舊置坊正,主科稅。鄉、裡雖然沒有正式的朝廷機構,但是依靠鄉間地主,還是能控製和管理廣大農民的。這個黃屋村的戶長,就是這樣的鄉間地主,平日裡負責“課督賦稅”,權力不小。正因為是地主,所以這個戶長根本無視本村農戶的要求,獅子開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