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真的好意思(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546 字 2024-03-23

趙佶是一個見了蹴鞠就邁不動腿的人,可以說是狂熱球迷了。

要是放在後世,他肯定是最忙的人——天天追著球賽,現場看、電視看、手機看……反正有一場球賽沒看,他可能會覺得渾身不自在。彆問張正書是怎麼知道的,在前一世身邊這樣的人還少嗎?寧願吃白飯加老乾媽,也要攢錢買門票機票,攢夠假期飛躍半球去看一場球賽。這人唯一不看的是國足,按照他的話,球場上放十一頭豬都踢得比那些國豬好。他也不敢看,怕會氣得爆血管。

神奇的是,那人一直堅持不懈買國足輸球,竟也賺了不少機票錢。用他的話說,這是國足在讚助他去看高水平球賽的。

如今,被視為宋朝球技最高超的高俅就在這裡,張正書卻一點感覺都沒。因為他知道,高俅也好,趙佶也罷,他們弄的是觀賞性蹴鞠,也就是顛球之類的花俏技巧,和後世的足球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至於競賽性蹴鞠,則是從漢代開始就成為兵家練兵之法,野蠻,凶狠,偏偏又團隊協作十足。當然,這種競賽性蹴鞠在宋朝沒多少市場——宋朝的士卒,十天半個月都不訓練一次,更彆說踢蹴鞠了。再加上宋朝文人多,對這種上身體的蹴鞠十分不感冒。於是,競賽性蹴鞠沒落得差點就失傳了。

張正書雖然不是個狂熱球迷,但也知道足球的規則,可以說他的改革,等於重新激活了競賽性蹴鞠。那顛球進風流眼的蹴鞠,真的如同娘炮一樣,張正書十分看不慣。宋朝什麼都好,就是太過娘炮了,連男人都戴花,可想而知這種陰盛陽衰的勢頭有多厲害了。還是競賽性蹴鞠好,觀賞性足(對張正書來說),而且還能鍛煉協同配合,怪不得前朝軍中用以訓練軍隊。對了,還有馬球,是自唐代興起的鍛煉騎兵的法子。可惜,宋朝連繼承都沒繼承,反倒是遼國繼承了過去。怪不得遼國常常以華夏正統自詡了,宋朝在這方麵實在弱爆了。

不過這也是沒法子的事,宋朝連戰馬都不多,更彆說浪費馬力打馬球了。

“這蹴鞠……好生奇怪?”

趙佶是蹴鞠行家,一眼就看出了這蹴鞠好像與尋常蹴鞠不太一樣,製作好像更加精良?更加圓了點?更加大了點?還有不俗的彈性?

“兀那漢子,快些把蹴鞠給回貧道!”

穿著短褐道袍的郭騫飛奔出來,一臉興奮的狀態。不過,張正書很擔心他,如果他知道眼前這人是端王,會不會一頭撞死?

郭騫跑上前,一把搶過那蹴鞠,對張正書說道:“小官人,成了!”就是他,剛剛一腳把蹴鞠踢上天空的,好巧不巧,正好落在趙佶麵前。

“什麼成了?”

張正書也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一頭霧水。

“這蹴鞠啊,你不是說要用……”

他還沒說完,張正書一把就捂住了他的嘴,眼中差點冒出怒火,惡狠狠地說道:“一萬貫!”

郭騫登時嚇得魂不附體,他才意識到,自己差點欠了一萬貫的債務了。也怪他太得意忘形了,太想跟張正書邀功了。

“這蹴鞠是用甚麼做成的?”趙佶也不蠢,皺眉問道,“與尋常的蹴鞠完全不同?”

“能一樣嗎?這是橡膠製品,比那些什麼豬膀胱,牛膀胱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張正書心中吐槽了一句,這蹴鞠張正書也看到了,不止用了橡膠氣囊,差點連氣門芯都做出來了。因為工藝問題,氣門芯還是太難了點。這跟車鈴一樣,需要的材質不是現階段能解決的。所以,這個蹴鞠估計也是用了最笨的方法,完全密封了橡膠氣囊。要是氣囊裡的空氣漏光了,那就需要換一個氣囊,或者直接換一個蹴鞠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