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書也是感慨,宋朝人還真的挺好收買的,隻需許下一點點承諾,就足夠讓人效命了。不過,張正書也是會認真履行承諾的。正因為這樣,才能讓人效命吧!想來,這曹錕也是聽過張正書的名聲。
“此去,我要你刺殺遼國使臣。”張正書淡淡地說道,“此事危險,如果你現在想退出,還來得及。”
曹錕卻搖了搖頭,說道:“周大哥、小官人,你待俺如此好,俺還惜這條命嗎?”
張正書點了點頭,說道:“退路,我會讓周銘安排好三條的,你得手後不要逗留,立即離開就是了。而此次刺殺,你基本不用露麵的。”
曹錕一愣:“還有其他人不成?”
“就你一個。”張正書笑了,這漢子看似魯莽,但其實心思縝密,與外貌一點都不符合。再加上極為講義氣,張正書歎了口氣,心道:“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樣的刺客,張正書確實很滿意。一根筋的刺客,那是去送死,而不是去刺殺。真正的刺客,就要像荊軻一樣有勇氣,像豫讓一樣有勇有謀,像聶政一樣仁孝俠義,像專諸一樣一擊必殺。如果有一樣可用,有兩樣是精英刺客,有三樣是防不勝防的刺客,有四樣,那就是國士了。
“一個人刺殺使團,還能全身而退?”
彆說周銘了,曹錕都覺得這張小官人不太靠譜。
“如果是常規手段,那自然是不行的。”
張正書也知道,一個人的武藝再強,也不過幾人敵罷了。雙拳難敵四手,一旦被圍,那絕對逃不出生天的,最多拉幾個墊背的罷了。
有道是“聞弦歌而知雅意”,周銘也曾聽張正書說過,他有法子刺殺遼國使臣後全身而退。當時周銘以為隻是開玩笑的,自古以來,哪一個刺客陷入重圍是能逃脫的?遼國使臣出使,肯定有不少護衛左右護著,能刺殺成功都不錯了。所以,周銘找到的,乃是死士,已經打定主意殺身成仁的那種。
但現在看起來,這個張小官人沒有在說假話?“那不常規的手段是?”周銘果然是人才,一下子就明白了張正書的意思。
張正書指了指地上的陶罐,說道:“這便是了。”
“陶罐?!”
周銘和曹錕異口同聲地疑問道。
“這可不是普通的陶罐!”
張正書神秘地說道。
周銘翻了個白眼:“我當然知道不是普通的陶罐,上麵還用紙封口了。”
曹錕卻大笑道:“小官人真知曉俺的心,知曉俺喜歡喝酒,這是專門用來給俺壯行的嗎?”說罷,就要去摸那陶罐,“咦,上麵怎麼有一條繩子?”
“彆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