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書恍惚了一下,感覺有點不敢相信。“戰報傳來了?”
直到整個汴梁城都陷入了狂歡之中,張正書才發現,這是真的。
消息是據說日行四百裡的“急腳遞”傳出來的,北宋與西夏的戰爭,經常利用急遞鋪傳送緊急的軍事文書。大捷的戰報,自然不會例外。
所謂的“急腳遞”,其實就是快馬加鞭。宋朝的郵驛傳遞有三種,一是步遞,一是馬遞,還有就是“急腳遞”了。步遞用於一般文書的傳遞,是接力步行傳遞。這種傳遞同時承擔著繁重的官物運輸的任務,速度是較慢的。馬遞用於傳送緊急文書,一般不傳送官物,速度較快。但因負擔這種傳送任務的馬匹大部分都是軍隊挑選剩下的老弱病馬,所以也不能用最快的速度承擔最緊急文書的傳遞。
“急腳遞”,自然就是快馬加鞭了。這種“急腳遞”,隻有在某些地區重點設置,且風雨無阻。急腳遞的驛站也很好認,區彆其他驛站。首先,“急腳遞”的門樓是紅色的,上麵還有十二時輪子一枚。裡麵的鋪兵時刻準備著,有夾板和鈴攀各一副,纓槍一支,行旅的包袱和蓑衣各一件。一有任務,立即打馬出發,把信件交由下一個“急腳遞”。通過快馬加鞭的方式,不間斷地把信件從西北送到汴梁城。不用三天時間,就能在汴梁城接到西北的戰報了。
從時間上推算,也就是說大抵是在半個月前西夏人犯邊的。再往後推斷,也就是說,三天前就打贏了守衛戰,準備擴大戰果了。
想到這裡,張正書猛然跳了起來,跑上小樓,倚著欄杆眺望北方。
那裡,另一場不見硝煙的戰場開啟了。
能為大宋爭取多一點時間,就看曹錕的了。
“不知道周銘那邊安排得怎麼樣了……”
情報工作的很難做的,除了細心以外,還得保證自己的身份沒有泄漏。更重要的是,要搭建起一條聯絡線,花費的金錢可少不了。單單是養著這些“黑客”暗探,張正書每個月都要扔出去幾千貫錢。
也就是說,張正書這段時間不但沒能賺回多少錢,反而更加虧錢了。
且不說管家張通長籲短歎,素來看張正書不順眼的姨娘們,更是冷嘲熱諷,各種奚落。這些話早就傳到了張正書的耳中,但張正書一點都不怕。那些人,注定了是與張家無緣的了。說句不好聽的話,一旦張根富故去,張正書絕不會留著這些人在張家的。最多,就是另外建個宅子,請他們過去住而已。至於每月用度,更彆想像現在這麼揮霍,能維持體麵的生活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