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石家(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550 字 2024-03-23

張正書在一旁不悲不喜地看著這一切,根本沒啥感覺。人性嘛就是如此,有些人眼紅彆人賺得多,卻忘了這世間其實是很公平的,像做生意誰不會啊,最不濟做個貨郎,挑著貨物走街串巷叫賣,通過勤勞肯乾,一樣能發家致富的。等有錢了,擴大經營,盤下店麵做大做強,積攢下財富之後,一樣可以像那些有錢人一樣,買幾萬貫錢的東西都不眨眼。

現在不去努力賺錢,反而在這裡眼紅有錢人,真的是不知所謂。

搖了搖頭,張正書知道有這種心思的人實在不少,也沒必要去理會。

現在,拍賣會中的叫價,已經緩下來了。價格在四萬五千多貫緩慢攀升著。這時候,周銘就有了施展空間了。“好,四萬五千二百三十貫,這位顧客看來是誌在必得了,已經出價不少於十次了。”

這時候,身家不夠豐厚的,或者是流動資金不足夠的達官貴人,都開始偃旗息鼓了。

四萬多貫錢啊,可不是小數目了。很多小地主,集幾代人的力量,都未必能湊得夠這個數。可在這場拍賣會上,居然一下就賣出了這個價格,實在是讓人覺得恐怖。有錢人,還是太有錢了。張正書知道那些貧苦百姓的想法,他們還在為一日兩餐溫飽而奔波的時候,這些有錢人卻可以豪擲千金,隻為了買一輛所謂的豪華版四輪馬車,這算不算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宋朝版本呢?

當然,宋朝還好一點,真正餓死人的時候還是挺少的,大多都是一些不可抵禦的天災,比如黃河決口改道,比如地震,比如大旱之類的。平常年間,隻要有災情,宋朝的常平倉就會開啟,為求就是不餓死人。然後再把災民中的青壯招募一空,剩下的老弱病殘就讓他們自生自滅了。

這樣一來,農民起義的次數雖多,但真正造成嚴重禍患的還是沒有幾個。

張正書讓這些有錢人的荷包“大出血”,其實也是有深意在的。雖然宋朝收稅了,但其實並沒有儘到多少財富再分配的責任。可以說,宋朝之所以苛捐雜稅多,全都是因為“三冗”問題太突出,才導致給宋朝百姓的福利少了很多。

但現在張正書讓這些有錢人把自己身家主動爆出來,那對比起張正書給的工錢,他還好意思隻給那麼點錢給雇傭的百姓嗎?不好意思了吧,你都這麼有錢,連這點錢都省,會給彆人戳脊梁骨的。

這就是張正書的陽謀,就算知道了,這些有錢人也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

汴梁城中百姓的收入提高了,消費能力自然強了。消費能力一強,那宋朝的商稅會收得更多。

說來說去,最賺的還是宋朝朝廷,不過張正書的本意也是如此,沒關係了。

“四萬七千貫!哇,這位顧客是真的當仁不讓啊!也是,奔馳牌豪華版四輪馬車就此一輛,現在不出手,以後就沒了!”

周銘蠱惑性的聲音傳來,張正書覺得好笑。這周銘,不愧是善於“忽悠”之人,這些有錢人怕是一個個都上鉤了。除了實在沒那麼多錢的之外,哪一個不對這奔馳牌豪華版四輪馬車虎視眈眈?

競價還在繼續,當價格升到四萬八千貫的時候,終於停在了那裡,一動也不動了。

“沒人出價了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