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受寵若驚(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442 字 2024-03-23

後來,有人才發現,買走這麵“豪華”鏡子的人,赫然就是祥符石家!

玻璃的出現,著著實實占據好幾天汴梁城百姓的日常談資,開口閉口都是“玻璃”,甚至那些琉璃首飾,都顯得有些黯淡無光了。原先對透明琉璃無愛的宋人,因為眼鏡,因為鏡子,卻不得不承認透明琉璃確實很漂亮,而是很實用。

其實,相比起漢唐,宋人更喜歡透明純白的玻璃,因為淡雅啊!

隻不過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從漢唐遺傳下來的審美,不是那麼容易打破的。而張正書的另辟蹊徑,也證明了無色琉璃一樣很美,宋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

有了大眾基礎,玻璃的流行也隻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然而,沒人注意到的是,張家因為這一項產業,又賺了不少。

而李家村的作坊聚集地上,又多了好些個工匠,每日都要與爐火作伴。當然了,幫張家做事最不用擔心的就是薪資問題,像李家村的工匠,已經是僅次於汴梁城的高消費人群了。最低級的工匠,每個月都有好幾貫的工錢,最高等級的工匠,每個月甚至能賺上百貫!

這樣的工錢,放在汴梁城都是駭人聽聞的,但是在李家村卻已經習以為常。

外麵不知道有多少工匠,已經開始削尖腦袋想要加入張家的作坊了。

隻不過現在張家的作坊,開始“產學研一體”的計劃,很少招外麵的工匠了。新鮮血液,都是從技校裡麵自己培養,漸漸成為了一個定式。除非上馬新的產業,才會從外麵招聘人才的。

工匠雖然招得少,但工人卻在不停的擴招。

沒辦法,李家村的作坊擴張太快了,產能要求也節節攀升,技校的培養根本來不及,隻能招些精明一些的工人來做工,才堪堪能趕得上任務。而這些工人嘛,工錢也是不少的。相比起汴梁城來說,都算是高收入的。基本工錢,都在兩貫左右,但是如果產品按時按量完成,就會有一筆不菲的獎金,逢年過節還有各種福利。

用這些工人的話來說,比種田快活多了!

百姓收入多了,那消費自然也就高了。

也許大宋的官員對於數據不敏感,但根據“黑客”的統計,開封府的百姓因為作坊的存在,收入明顯增加了,消費也強勁了不少。這裡麵肯定有張正書這個“散財童子”的功勞,每逢過節、完成任務,張正書都會以各種名義發錢。雖然張正書散得多,但他賺得更多啊!

一來二去的,這些工人也好,工匠也罷,手上的錢漸漸增多了。錢多了,自然是要改善生活的。消費促進了錢的流通,更底層的百姓也跟著受惠。當宋朝百姓的消費潛力迸發出來的時候,張正書也有點吃驚。事實上,他做的事情隻是稍稍提高了一下工匠和工人的待遇罷了。

就好像後世的工人和工程師一樣,相比起其他行業,這兩個職位的工資都算是高水平的。這也是為什麼說“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的緣故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