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張家莊的張正書,感受到了與以往不一樣的待遇。
家裡的僮仆就不用說了,一向對這個小官人是敬而遠之的,現在又多了一絲敬佩。
這種敬佩,是張根富羨慕不來的。雖然張家對佃戶也很好,對僮仆也不錯,算得上一個好地主了。可張家做著錢民放高利貸,這事永遠都是被人戳脊梁骨的。高利貸有多狠,不必多說都知道,逼得農戶妻離子散,散儘家財,這絕對是作孽的事,想不被戳脊梁骨都難!
但這張小官人不一樣啊,他從來沒有向放貸業務伸過手,相反還招募了不少閒散的農民做工。
人心都是肉長的,誰好誰不好,一眼就看出來了。
特彆是張家莊的人,對張正書的感觀更是不一樣。要知道以前這個張小官人就是一個混世魔王,壞事做儘不說,為人還特彆囂張。張家莊的農戶,大多佃著張家的田地,對此是敢怒不敢言。但半年之前,張小官人得了那場大病之後,好似換了性子一樣,變得和善起來了。
就拿今年來說,佃戶雖然交的租沒有減少,可張家逢年過節給的福利可多了不少。
比如,前些時日的元正日,張家的佃戶都得到了一個大紅包,裡麵有著一貫錢。還有臘肉、年貨、布匹等等東西贈送,佃戶都是感恩戴德的。以往,張根富雖然不曾怠慢了佃戶,但最多就是一斤臘肉罷了,其餘的彆說年貨、布匹,就連飴糖都沒有一點!但今年,聽說是張小官人的主意,哪怕是鄰村的,隔著好幾十裡遠的佃戶,都能上門來領過年大紅包,佃戶們一個個喜得見牙不見眼。
其實,宋人不習慣被施舍,甚至有骨氣的宋人,沒到山窮水儘是不會接受彆人恩德的。因為宋人信奉的是“一飯之恩,當湧泉相報”。可佃戶和地主的關係不一樣,過年回饋些年貨給佃戶,籠絡住佃戶的心,來年用心耕耘是大宋的好傳統了。隻是張家一向不算大方,今年卻大方得過分,這些張家的佃戶也能揚眉吐氣一番了。
這不,張正書一回家,就被佃戶圍住了。
“小官人,你可算回家了!”
“俺早就說過了,小官人是做大事的,你瞧瞧,在汴京城裡就賺大錢了罷?”
“小官人,你還記得麼,你小時候還在俺門前撒過尿哩!”
……
得,鄉親們實在太熱情了,張正書差點沒哭出聲來。
這才是鄉親啊,把他穿開襠褲時候的糗事都說出來了,張正書還不能還口。他說不是自己乾的,是那個倒黴蛋乾的,誰信?隻能默默背起黑鍋,還得笑臉相迎。大過年的,還是鄉裡鄉親,哪能苦瓜著臉啊!
張正書心裡苦啊,好不容易回到張家,進了大院,竟有種重獲新生的錯覺。“小官人!”
家裡的僮仆,對張正書也很感激,因為整個張家,也隻有小官人拿他們當人看,給他們最基本的尊重。不管張正書走到哪,都會得到幾聲尊敬的稱呼,張正書連走路都飄了,如墜雲裡一般。
“喲,是軒奴回來了啊?”
張正書抬頭一看,站在台階上的是張根富的續弦妻子張陳氏,皮笑肉不笑地看著張正書。張正書也知道,因為自己實在太“出色”,導致張陳氏臉上無光,估摸她心裡早就恨死張正書了,如今這副作態,怕是有什麼陰謀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