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宋神宗時,他表現得更為奇怪,明裡他是反對結黨營私的,曾說過:“忠於陛下者必見忌於大臣,黨於大臣者必上負於陛下”,看似很冠冕堂皇。但是,看看接下來他的表現就知道了,守舊派中丞劉摯讓人推舉郭知章為禦史,要郭知章去攻擊以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郭知章沒有倒向劉摯,他看似在政治主張方麵傾向於王安石,但他並未實際倒向那一邊。
換句話說,郭知章就是中立派。
真的中立派嗎?
張正書是不相信的,所以他又找出了郭知章的往事,看到他在朝堂上每每都為遼國說好話。
行,實錘了,這郭知章就是遼國買通的內間!
就算不是被收買了,郭知章也是投降派!
“很好,收集證據,交給王慶!”
張正書是這麼吩咐“黑客”的,郭知章以為瞞過朝堂上下就行了,殊不知他的一舉一動,都被記錄在案。有了這份證據,他想抵賴也抵賴不了。張正書最厭惡這種通敵賣國,最後卻還能混得身後名的欺世盜名、大奸大惡的臣子。要知道,正史上郭知章被賜諡“文毅”,諭祭文還稱他“秉賦德性,渾厚淳全。躬自表樹,良吏式宣。台諫著績,風紀凜然。特立無懼,持之彌堅”。
要知道,諡號裡麵有個“文”字的,是文人一輩子所求的東西了。郭知章能得到這樣的評價,蓋棺定論了誰也推不翻。但是張正書在他沒有蓋棺定論的時候,就要揭開他醜惡的麵目。
正史上,也是郭知章奉旨前往北邊負責接待遼使,負責談判事宜。郭知章做了什麼呢?對遼使待之以禮,並曉以兩國通好的大義:“夏人累犯邊,法當致討,以北朝勸和之故,務為優容。彼若恭順如初,當自有恩旨,非使人所能預知也。”好了,這下宋朝退兵,退還將士占領的土地。同時,遼國也從雁門關退兵,看似一切都天衣無縫,郭知章不但沒有過失,還大大有功!
隻是站在曆史高度看問題的張正書,一下就發現了問題。能達成這樣的效果,何嘗不是契丹人配合他的緣故?實錘無疑了,郭知章就是個內間!
試問,以大宋官員的尿性,會沒有被敵國收買的大臣嗎?用腳趾頭想都知道,肯定是有的。
從現在來看,郭知章是嫌疑最大,還不能排除背後有沒有推手。
“背後的推手,會是誰呢?”
張正書知道,郭知章隻是被推出來的小卒而已,真正的幕後推手還在暗地裡。偏生郭知章是個“孤臣”,滑不留手的,即便是“黑客”也一時間難以把這人給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