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奇了(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111 字 2024-03-24

“咦,奇了……”

章惇不看不打緊,一看就傻眼了。他是在地方上任過官職的,也曾經知道農林牧漁行業,知道地形百態,甚至對星象天文、氣候變化都有所了解。看到這封深入淺出,從根源上剖析黃河水患的源頭,他竟然有豁然頓悟的感覺。雖然一時間不能印證,可仔細想來,確實如此。漢朝的時候,黃河泛濫不算頻繁。可漢朝之後,黃河就一日比一日泛濫了。從曆史的角度看,因為漢以後的朝代,都城多在關中一帶,以至於樹木被砍伐一空。原本沃土千裡的關中平原,如今已經貧瘠不堪,糧食產量大跌。因為生存環境的惡化,大宋才不得不把都城建立在開封府裡,利用黃河水運便利,保證都城糧食等各方麵用度。

從這個角度看,這封信言之有物,甚至還有不少確鑿的數據。“難得,難得啊!”章惇忍不住讚歎道,“此人若為都水監監正,即便法子不對,也能約束黃河一二!”

趙煦大奇,他知道章惇的脾氣,是極為傲氣的,甚少服人也很少誇獎人。今天他居然開口誇獎了張正書,這是不是說明趙煦的眼光其實並不算差呢?當然了,治水的辦法千千萬萬種,沒人敢說自己的辦法就一定是對的,彆人的辦法就一定是錯的。

但根據張正書的理論,無非是建立在“堵不如疏”,主要舉措是修建水庫,疏浚河道,修築堤壩這三件事上。從理論上講,張正書的說法完全有可行性。但具體情況,還得做了之後才知道。

不多時,章惇把這封密信從頭看到尾了,還回味無窮,要是顧著趙煦,他可是要再看多幾遍的。

不同於趙煦,章惇對於張正書的辦法領悟得更多。畢竟張正書的密信深入淺出,剖析了黃河泛濫的根源,然後提出了治本之法。僅僅是這一項研究,就比宋朝百餘年治水更為先進得多了。而且章惇在一連串數據麵前,不得不信服了張正書的話,也拿不出反駁的證據來。即便再匪夷所思都好,章惇細細一想之下,覺得裡麵大有道理。

“章卿,可是看完了?”

趙煦有點急了,看到章惇看到最後眼神凝滯,眉頭緊鎖,還以為他有什麼不同意見,連忙問道。

“回稟陛下,老臣看完了。”

章惇略帶喜意地說道:“這是誰的奏章,為何沒有署名?上麵所言,老臣以為,大有道理!”

趙煦也是奇怪地看著章惇:“冰雪融水增多,還能加重河患?”

“回稟陛下,先前老臣未曾注意到這一層,但細細回想起來,數次黃河決口之前,正是大雪成災的時候。兩者之間有些關聯也是說不定的,隻不過老臣等未曾留意到罷了……”章惇也是很利落地承認了自己的不足。

趙煦也沒有責怪他,要知道這個說法本身就是匪夷所思:“那廣植果樹,保持水土一項,章卿以為如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