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造海船(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364 字 2024-03-24

要說園林,當然還是江南的小橋流水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

假山奇石,小橋流水,亭台樓閣,花樹繁蔭,布局自由,建築樸素,廳堂隨宜安排,結構不拘定式,亭榭廊檻,宛轉其間,一反宮殿、廟堂、住宅之拘泥對稱,而以清新灑脫見稱。這樣的園林式住宅,以淡雅相尚,蘊含詩情畫意,還沒進門,張正書都覺得這個園林太墮落了。

怪不得正史上南宋不肯北伐,相對於寒冷的北方來說,江南不僅溫度適宜,還有這樣的園林住宅,不輸汴梁城的繁華,根本樂不思蜀好嗎!

進入了曾家祖宅,張正書發現已經是修葺一新的了。

果然和猜想的一樣,果然十分奢華。“腐朽的地主生活向我招手了……”張正書也很想腐朽一輩子,可惜他做不到。彆的不說,單單是女真人在不斷崛起,就足夠讓他警惕了。沒人比張正書更清楚,一旦金兵南下,將會是怎麼一個社會末日。

靖康恥之後,北方的經濟好像一下子倒退了一百年,直到明朝的時候才稍稍恢複了一點點元氣。可想而知,金兵對文明的摧毀了,簡直是災難性的。如芒在背的張正書,哪裡敢這麼腐朽一輩子啊,偶爾偷偷懶還是因為底下的人已經上了正軌,可以自己做事了。不然的話,還不是他親力親為?

彆的不說,首先這海船一事,就要儘快提上議程。

造船,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起碼要半年之久。半年之後,又是冬季了,還能趁著季風南下,越過馬六甲海峽去和大食人、歐羅巴人交易。

當然了,這是最理想的結果,一般來說肯定不會這麼順利的。要知道在宋朝的海域上,可不僅僅是有商船,還有不少海盜的。張正書本以為,中國古代的海盜,就屬倭寇和鄭芝龍等明朝海盜了,實則從唐朝中後期海上貿易開始勃興,到了宋朝而達到高峰,在求生逐利這一人性的驅動下,大量的沿海人民投入到海上貿易的隊伍之中,而朝廷對這一新的貿易形勢的控製則在不斷地加強——設立了市舶司,規定了稅額。

因為海貿有巨利,不僅很多人都下海了,還有人起了歪心思。

於是,平時為商,偶爾為海盜的模式就非常流行了。仗著人多勢眾,刀槍箭利,船大船快打劫的事,在宋朝的海域上不斷發生。

這些海盜,固然是有“占婆國”的海盜,也有華人的海盜。

占婆國,被宋朝稱為占城、林邑,地理位置相當於後世越南的中南部,也就是占城稻的出產地方。占婆國的地理特征非常類似於宋朝東南沿海,短促流急的高山河流從海岸山脈俯衝而下,獨流入海,形成麵積狹小的沿海衝積平原,而各條獨流入海的短促河流又被橫向伸入海洋的山脈所阻隔,於是各個狹小的沿海衝積平原形成了相對獨立且封閉的地理單元。這樣的地理環境下,導致了占婆的政治形態為鬆散的政治聯盟,每一個沿海小平原都有較強的自主性。

再加上東南亞海域,島嶼、峽灣眾多,又扼守著東西方貿易的狹窄通道。於是,海盜就應運而生了。

而占婆國的人口構成相當複雜,還有不少華人在上麵的繁衍生息。於是,華人也順帶做了海盜。

不僅僅是占婆國,宋朝在瓊州、嶺南沿海、福建沿海一帶的疍家人,也衍生出不少海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