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把蛋糕做大(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494 字 2024-03-24

“這才哪到哪啊!”

張正書毫不在意地說道,確實,這樣的花錢速度太慢了,要知道在後世某些敗家子,豪擲千金買豪車、遊輪、包海島玩樂,哪一個不是上億,甚至幾十億的?相比較來說,張正書隻是在技術方麵砸錢,這真的不算什麼。

而且,這還隻是前提的投入,根本還沒到生產環節。

要是到了生產環節,原料也好,各種費用也好,怎麼說也得花上數千貫,才能造成一條航海大船!相比較數千貫的大船,這麼點工錢,還真的隻是個小兒科罷了。人多好辦事,但是人多了也難以管理。也是因為請到了曾懋這個老綱首,對管理還有點心得,張正書才敢一下子鋪開這麼大的攤子。再輔以已經證明過的管理方式,倒也可行。

張正書甚至還打算,在錢塘縣這裡辦一所航海技術學校,專門請有經驗的老船工來教授知識。

同時嘛,再教會這個時代的船員使用六分儀,這就是功德無量了。

到時候,一係列的地理大發現,就會是中國人的記錄了。比如澳大利亞,比如南北美洲,甚至南極洲都會有中國人的身影!

隻不過,這條路還很長,需要張正書去推動才行。首先呢,就是要把框架搭起來。基礎打得牢固了,才能航行萬裡。史陌不懂得張正書的宏偉計劃,他也不明白什麼叫大投資,多回報,隻是心疼那些金銀,就這麼嘩啦啦地用了出去,看得他都一陣心疼。

“小官人,俺是說,咱們帶來的錢銀,怕是不夠用了……”

史陌不得不提醒了一句,張正書讓他帶著的錢,確實不太夠用了。

“沒事,我那還有點。支撐起製造一條船的錢銀,還是有的。”張正書估算了一下,這錢財果然是十分重要。如果他不是有這麼一個有錢的便宜老爹,要想實現航海夢的話,起碼要奮鬥十幾年!

史陌不敢再勸了,要知道現在他兒子史斌可是在技校跟著上課的,能讀書識字,已經足夠史陌給張正書打一輩子工了。再加上張正書也沒算虧待了他,工錢給得很足,史陌也很滿意,才好意提醒的。隻不過史陌的眼界,怎麼能和張正書的眼界相提並論?

招募了造船工匠,其實也是極好的木匠。

雖然張正書不太喜歡作坊用木頭建造,可水泥什麼的暫時沒有運過來,隻能先造一排木房子頂著了。

等曾家船隊再南下時,張正書租用他們的船隊運來水泥和施工隊,建造起水泥房子也是不錯的。甚至,還能在杭州城裡也開辦一個水泥作坊、鋼筋作坊。要知道,水泥和鋼筋,是衡量國力的重要指標。要是能把水泥作坊開遍整個大宋,張正書已經成功一半了。水泥和鋼筋,能帶動多少就業?

看看後世的經濟趨勢就知道了,消化農民工的大頭,都是在建築行業。再加上水泥工廠、鋼鐵廠裡的工人,直接帶動的工作崗位怕是占據了幾億農民工的一半以上。而間接帶動就業的,就更不用說了。這也是為什麼後世經濟轉型有點困難的緣故,離開了建築行業,這幾億農民工咋辦?

張正書看著開始忙碌起來的造船工匠,心中還是感慨。

他也知道,經濟快速增長,其實會埋下很大禍患的。一旦市場飽和,人工比產品還貴,那經濟危機就出現了。所以,經濟發展必須要配上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才行。然而,可惜的是宋朝並非是強有力的政府,畢竟中國古代的規則是皇權不下鄉,想要管到鄉裡太難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