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愚公移山(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291 字 2024-03-24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思想跟不上經濟,那思想必然會進化。但反過來,卻隻會讓思想陳腐下來。

還是那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當既得利益集團形成了,那自然就有人為你講話了。或許這個過程會很漫長,也許到宋朝滅亡,都未必能生得出相應的指導思想來。但是,張正書到了這個時代,他就會以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介入到這思想的鬥爭當中。

除了辦好大作坊之外,張正書另一個武器也很重要,那就是輿論。

鼓吹契約精神,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是商業社會必備的條件。至於什麼天賦人權,太過激進了,張正書還是覺得要緩一緩。就算是要拿出來,也隻能在圖書館裡找到,抄寫都不能抄寫這類型的內容。

太危險了,張正書哪裡不知道皇權是個什麼東西,居然還想削他們的權,這不是找死嗎!

看似宋朝皇帝的權力被群臣製約住了,但是,如果皇帝沒有決定的事,你看哪個臣子能繞開皇帝做事的?從這個角度說,宰相的權被分了,以前君相還能抗衡的,到了宋朝已經完全是皇帝一言堂了。可見,皇帝的權柄不是下降了,而是提升了!正史上到了明朝,那就更不堪了,朱元璋吃相太過難看,居然直接廢掉了丞相。這下好了,皇權達到了巔峰。但過猶不及的是,巔峰之後就是衰退。

朱元璋以為自己是鐵打的,兒孫也是鐵打的。後來,朱棣頂不順了,開建了內閣。此後,內閣職權漸重,兼管六部尚書,成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決策機構。後明宣宗朱瞻基時期,權力開始上升,形成了更為完善的政務流程,大事小事都要經過內閣。可見,皇權到這時候已經削弱了,群臣開始狂舞。

皇帝獨權,要是雄才大略那還好一點。

但是,事實證明再雄才大略的皇帝,如漢武帝,如李世民,後期都昏庸不堪。所以,多人決策,絕對比一人一言堂要來得科學得多。看看清朝就知道了,當權者一意孤行,群臣束手無策,最後中國人就在渾渾噩噩中渡過了三百年。要不是被轟開國門,才驚覺這個世界已經天翻地覆。

可惜,源頭都在宋朝這裡。

如果宋朝能堅持到自身進化了,又何懼異族鐵騎?

集智慧力量於一身的工業體係,還打不過異族鐵騎,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到時候,彆怪資本的爪牙伸入草原,那些異族就算是平時沒少求神拜佛了。資本這一頭怪獸是會吃人的,宋人不想禍害自己人,唯有對外強力輸出。

而這一切的源頭,就在這海船上麵。隻有掀起了航海大時代,那宋朝才有可能真正跨出那至關重要的一步。沒有這麼一步,資本主義的萌芽,永遠隻是萌芽而已。這一步是什麼呢?就是匹配的思想,事實證明了,隻要儒家主導朝堂,那資本主義就彆想出籠。儒家太過“仁義”了,以至於都忘了孔夫子說的“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了。然而,他的仁義隻是對外人來說的,對自己人卻殘忍得很。一個外忍內殘的思想,又如何能竊取高位?

所以,張正書所做的事,就是要挖儒家的根基,或者逼著儒家自身改造自身。不然的話,宋朝還是沒救。

曆史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以儒家為表皮治理國家,那就要承受這個後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