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蘇熙也很清楚,張正書為了造船作坊花費了多少。
對於張正書的揮霍能力,蘇熙是自愧弗如。即便蘇熙也是富家子出身,可看到張正書這種花錢速度,他也不得不肅然起敬。什麼叫“豪擲千金”?張正書生動地詮釋了這個詞語,每到一個地方,必定會掀起一陣基建狂熱的。沒辦法,要興辦作坊,肯定要先大興土木,再大肆招攬工匠。
動作這麼大,自然是會引起轟動的了。
所有人都認為張正書是瘋了,就好像後世國家要大力發展高鐵,很多鍵盤俠說沒必要,勞民費財一樣。但是建成了之後,坐得最多是他們,霸座的也是他們。真香這個梗,那是百用不爽啊!
蘇熙也知道,張正書創辦的作坊,即便一開始要虧錢,可等到後麵就開始賺錢了。而且,賺錢可不是一般的小錢,而是大錢。
像那個四輪馬車,誰能想得到一輛隻加了彈簧的四輪馬車,就能賣出那麼多錢呢?結果,四輪馬車火了之後,各種山寨的都來了。隻是對比起真貨一看,就知道差距所在了。
從外觀、舒適性上,山寨四輪馬車都和正品相去甚遠。
這也是為什麼張正書能賺大錢,而彆人隻能跟在後麵吃些殘羹的緣故了。
蘇熙太明白核心技術的價值了,簡直是千金不換啊!
就好像六分儀一樣,如果沒有人教,即便給了你,你也看不懂,更加不會用。
知識就是金錢,知識就是力量,蘇熙對這句話的體會更深了。沒辦法,當一個人全程看了張正書是怎麼化腐朽為神奇的,他也會相信這句話。
張正書也不會死要麵子活受罪的,辦作坊不是一拍腦袋就建好能賺錢的,而是需要相應的人才來幫忙管理才行。在杭州,張正書好不容易才請了曾五叔曾懋出山,可在明州呢?能找到另一個曾懋嗎?
如果沒人管理,那這個造船作坊建立起來又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即便要在明州這裡再建立一個造船作坊,那也得等曾懋幫忙培養出更多的管理人才才行。有些事,是急不來的。
“郎君,那你打算在這裡建立玻璃作坊?”
曾瑾菡也知道張正書的打算,笑嘻嘻地說道,“那你可要給蘇子明撐腰啊!”
張正書牽著她的纖纖細手,說道:“玻璃作坊已經開始賺錢了,汴京城裡一塊玻璃鏡子,那是千金難求。不過,這都過了一個多月,市場也差不多飽滿了。而玻璃鏡子的價格也降下來了,下一個產品——玻璃窗,還在推廣,估計也不會太順利。現在,就需要用量來衝擊市場了,自然要開分店的……”
言下之意,自然是支持在明州建一個玻璃作坊的。
蘇熙的興致也很高,興奮地說道:“明州這裡,能輻射杭州、江寧府、蘇州、揚州,還毗鄰福建路,是最好不過的作坊選址了……”
張正書也笑道:“小明你跟了我這麼久,總算是學到了精髓。不錯,我也是這麼考慮的。但我考慮得更多的是,水運的便捷。玻璃運輸堪比瓷器,稍有碰撞,就會碎了。所以,不管是從經濟效益上講,還是從運輸角度講,明州這地方是不錯的。”
“所以,小官人會和我們蘇家合作,對吧?”蘇熙也很期待這次的強強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