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暗自抹汗(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299 字 2024-03-24

周銘有點不相信,這官家是日理萬機的人,怎麼可能會抽時間專門來看張正書呢?

可這張小官人說得信誓旦旦的樣子,周銘也就將信將疑了。

“小官人,官家真會過來?”周銘不自覺地問多了一句。

張正書卻不以為意:“放心吧,就在這十天之內,隻要皇城司把水情報上去,他準急!其實不用皇城司稟報,就算是地方官員,為了撇清自己,也是會上報的。”雖然張正書沒有做過官,但這種事用腳趾頭想一想都知道了。當官的,有哪個是肯背黑鍋的?要是有突發情況,無非是兩種處理辦法:一是儘力掩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後不沾因果,成功脫身;二呢,則是一開始就極力撇清,然後臨到頭了就裝出一副自己已經儘力了,但事情到這裡已經無濟於事,他也是沒辦法的,早就上報朝廷了,是朝廷不重視,不關我事啊!後果呢嚴重一點點,但也能脫身。

最慘的就是想掩蓋但已經來不及,沒法掩蓋的那種官。要是還被人戳穿了,那就更慘了。這會想上報,可朝廷都知道了,你這時候上奏折有屁用啊?這種連局麵都挽救不回的官,最後隻能是被貶謫流放了。

所以懂行的官,都會第一時間就做出判斷。

事情不算嚴重的,那就掩蓋下來。要是蓋不住了,有苗頭了才上報。事情嚴重的,那就一刻都耽誤不得,立馬上報,撇清自己。

不會這一招的官員,都像大浪淘沙一樣,被篩選下去了。

剩下在朝中的,都是一些滑不留手的老油條!

要不怎麼說,官場就是一個大染缸呢?再紅的心,到了官場裡麵,不用三個月就黑了。

這也是為何一個朝代到了末期,莫名其妙的就那麼多貪官汙吏,那麼多屍位素餐的官員了。這就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啊!

想想看,一旦朝中開始有這些老油條出現,那是不是說明好官已經被貪官、庸官給驅逐了呢?十有九八是這樣的,因為這才符合朝代更迭的規律。為何?還不是因為一個朝代初初定下的規矩,後世不能推翻嗎?“祖宗之法不可變”,於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鑽漏洞的越來越多,堵漏洞的又堵不了,那自然就玩完了。

歸根結底,用老馬的話來說,世界是永恒發展的,你不與時俱進,自然就被淘汰了。而用已經被淘汰的法律,想要治理一個脫韁的國家,那是癡心妄想。換句話說,就是法律漏洞太多,國家被鑽了太多空子,所以一個朝代就滅亡了。

想要朝代不滅亡,那就隻能天天堵漏咯,那有什麼好說的?

世界上就沒有一勞永逸的事,中國人就老想著一勞永逸,比如秦始皇,想秦朝世世代代傳下去,結果二世而亡;朱元璋,想明朝按照他的模式運轉下去,結果後來自相矛盾,財政枯竭把自個玩死了;清朝見識到了火器厲害,害怕漢人掌握了武器之後對付滿人,所以宣揚“騎射得天下”,結果被西方世界用火炮、槍彈焦作人……

說白了,都是一些癡心妄想的人,企圖阻攔世界的發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