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京師恐慌(2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905 字 2024-03-24

與此同時,米價開始了波動。

本來,汴梁城的米價就在一鬥米一百二三十文了,已經處於一個很高的水平。

但是雨這麼下,黃河還有決口的危險。黃河一決口,糧食就暫時運不到汴梁城了。所以,米價很快就漲到了一鬥米一百五十文的水平,還有人怕買不到米的,開始屯米。

這時候,朝廷也得到了消息,開始開倉放糧,米價雖然回落到了一百四十文錢鬥米的水平,可悲觀的情緒開始蔓延。

“你說,那‘大桶張家’的小官人怎麼料到今年黃河必定會發大水的?”

“嘿,要我說他就是在嘩眾取巧,不過是雨水多了些罷了,朝廷都治水那麼久了,怎麼可能還會發大水?”

“能不發大水那是最好的,可憐了那些農田了,都還沒收成啊!”

“今年的糧價怕是又要漲了……”

“記得熙寧年間,那糧價不過鬥米一百文,如今都快漲到鬥米一百五十文了!”

“都是發大水害的啊!”

“倒是這些年賺得錢也多了,糧價貴也就貴點罷……”

……

在雨中,張正書與曾瑾菡撐著油紙傘,穿著木屐,走在了雨中。曾瑾菡倒是穿上了高跟鞋。這高跟鞋是張正書讓人訂做的,甚至還因此把高跟鞋擺上了“家樂福”超市的貨架。這高跟鞋自然和後世的高跟鞋有些不一樣,是木頭底的,還打了鐵釘進去防滑。鞋麵呢則是皮革的,倒也防水。

曾瑾菡第一次穿,差點要摔倒。可不過一刻鐘,她就適應了,張正書隻能感慨,女人為了美,真的什麼都做得出來。

看著已經和自己差不多身高的曾瑾菡,張正書說道:“開始了……”

“郎君預料得不錯,黃河決口倒不是甚麼大事,最起碼現在已經在控製之中了。就是汴京城中的百姓會恐慌,最後會引起糧價大漲,擾亂市場……”曾瑾菡點了點頭,很佩服張正書的遠見。其實,這並非張正書的遠見,而是市場規律使然。

好比在後世,科技那麼發達了,還是有人相信謠言,屯鹽的有,屯板藍根的有,甚至台風來了,連超市都搬空了。後世尚且如此,

就彆說宋朝了。

要是黃河決口到汴梁城來,滿城一百多萬百姓,說不定還會出現踩踏事故!

幸虧,《京華報》早兩日就通報了水情,預報了洪峰將在六月二十五日前後到來,最遲不會超過六月三十日。還呼籲大家保持鎮定,黃河未必會決口,就算是決口的地點預料也將會在內黃口附近。

因為有了《京華報》的言之鑿鑿,很多人都放心了。

這就是一份有威信力報紙的強大,《京華報》自創刊以來,就沒有失實報道過一次,每一次都準了。

雖然洪水很難預料,可這一次卻是安撫了人心,也算是間接穩定了糧價。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