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躺著賺錢(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520 字 2024-03-25

“唯一鑄幣權?這有何用?”秦元不禁有點蒙圈了,這好像顛覆了他的認知。鑄幣權,那有什麼用?

“名不正,則言不順。”張正書胸有成竹,他太清楚這鑄幣權的威力了,不僅僅是金屬貨幣,還有紙質信用貨幣,沒有鑄幣權,那還怎麼憑空生錢?至於還有人私自鑄幣?那好,叫朝廷去查禁。張正書要的是一個態度,因為他知道這鑄金屬貨幣的行為是屢禁不止的,隻要有利可圖。

但是嘛,張正書的冶煉技術讓彆人根本無從模仿,那就等於鑄幣權全在張正書手中了。

張正書的計劃也簡單,先是“劣幣驅逐良幣”,用先進鑄造技術的銅錢,輔以銀行的利息,把大戶人家手中的銅錢置換出來;然後,張正書再把舊銅錢熔鑄成新銅錢,這樣一來,錢荒就得到解決了。隻要看到了銅荒解決的希望,不管是誰做皇帝,都不會動張正書的。當然了,如果不是趙煦做皇帝了,一旦新皇他們看明白了金融是怎麼玩的,肯定會踢開張正書的。

不過,要解決銅荒,非要個五六年時間才行,這期間足夠張正書布置好後路了。

要是張正書再狠一點,順帶把紙幣都弄出來,卻絲毫不提要怎麼樣限製發行。等新的皇帝踢開張正書,自己來把控銀行之後,他就發現,大宋的經濟莫名其妙就崩潰了。

因為按照人的貪婪,如果知道紙幣隻需要印出來就可以攫取財富了,他們豈會輕易停止印製紙幣?

從宋朝交子、明朝寶鈔等等都可以看得出來了,這是必定肯定以及確定的事。

宋朝的交子也好,明朝的寶鈔也罷,因為濫發,所以到了最後一文不值,擦屁股都嫌硬。

清朝吸取了教訓,才控製發行量。但是清朝的銀票,也不是等值的,因為發行得多了,常常一百兩的銀票,最多也就能七八十兩而已。要是到了後來,清朝官票的濫發,一百兩也就等於十兩銀子了。

可以說,金融不是誰都能玩得轉的,要是落在官員手中,分分鐘都能玩出花來,最後自然又倒退回金屬貨幣上麵了。

清末民初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那時候紙鈔已經很成熟了,但是人們還是信賴銅元、銀元和金條等金屬貨幣。為何?就是因為紙幣濫發,根本沒有價值了。

可以預見,如果不是張正書的來掌舵銀行,這樣的情況絕對是會發生的。

到了那時候,大宋的經濟就會遭受重擊。彆說製裁西夏和遼國了,能保住自身都算不錯了。唯一的就是苦了大宋的百姓,拿著一堆廢紙,欲哭無淚。

張正書選擇性地把這些個情況和秦元說了,聽得秦元一愣一愣的:“這……錢還能這麼賺?!”

“怎麼不行了?所以我一直說朝廷是捧著金飯碗在乞討,換了我就不同了,我能讓大宋的經濟煥發新生!”張正書自信滿滿,且不說他手中已經握有數百萬貫的新銅錢,更是因為鑄幣權在手,他可以掌控紙質貨幣出現的時機!隻要等銀行的信用起來之後,等各地銀行建立之後,就可以推出兌票了。所謂兌票,就是在一處銀行存了錢,拿到了憑證,就能到下一個銀行兌換出來,最多扣除幾文錢手續費。省卻了攜帶大量銅錢、金銀的麻煩,肯定會受到商賈熱捧的。

這就是紙幣的雛形,隻要等這種“兌票”上的金額可以通用,可以拿來支付的時候,張正書就會順勢推出紙幣了。

紙幣這個大殺器一出,張正書就能躺著賺錢了。

那時候,就是製裁西夏、遼國的時候,除非他們不想和大宋貿易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