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兄,我說的‘人’,指的是人脈。”張正書的一句話,就讓石可斕明白了過來。
搖著頭,石可斕歎了一聲,說道:“張賢弟果然大才,隻需要將門等人到新城那邊開店,那就不愁沒有百姓跟著過去,對吧?”
張正書說道:“對,也不對。將門要過去開設商鋪,自然是歡迎的。但我說的,是你們將門能不能帶頭,安置一下老卒?相信石家也好,其他將門也好,手底下總該是有些老卒的吧?這些老卒,辛苦一輩子了,你半送半賣給那些老卒置一套房子在那。以這樣的人口基數,那這新城就算是活過來了。”
石可斕微微皺眉:“安置老卒?”
“不錯,人家為你們打拚了一輩子,獎勵一套房子,應該不是什麼問題吧?”張正書輕笑道,“隻要有這套房子在,人家三代為你效命都是可能的!”
張正書太過清楚宋朝這時候的百姓了,為了講義氣,甚至能做到“托妻托孤”的地步,也就相當於“汝妻兒吾養之”,這種事在宋朝這會太常見了,都是過命的交情啊!如果給他們解決了妻兒生活問題,為你賣命是絕對可以的。這也是為什麼張正書說這些老卒能三代效力的緣故,太講義氣了。
石可斕也心動了,能如此收買人心,何必還用金銀財物呢?
“但我這般做,還有甚麼好處?”
石可斕還是想不明白這個,畢竟這種後世的建城模式,實在是有點難以理解。張正書太清楚了,一個城市最主要的是人,更重要的是產業,或者直接點就是活下去的資源。沒有這個,一個城市絕對是起不來的。就好像一個城市裡,都沒有賺錢的產業,那怎麼可能留得住人呢?
好比在後世,一個工業城市的經濟絕對比旅遊城市好得多。為什麼呢?因為工業是本,旅遊隻是末。工業帶來的工作機會,比旅遊帶來的工作機會多太多了。
為什麼後世的旅遊團,老是帶遊客去購物?
因為沒有這個,旅遊業立馬就頹靡大半!可想而知,工業帶來的東西,遠遠不止是經濟這麼簡單的。旅遊城市固然是不錯,但真正能引領經濟潮流的,還是工業。
“因為你可以繼續投信托。”
張正書解釋了一番信托的用處,石可斕眼睛都亮了:“你是說,那些個作坊,能帶來不菲的利潤?”
“百分之百。”張正書淡淡地說道,“如果推陳出新,這樣的作坊隻會越來越好。如果不懂技術,還能在李家村那裡去買過來。”
石可斕心動了,這真的是白賺的啊!
要知道將門裡麵,忠心耿耿的親兵並不算多,最多也就是兩百來人的模樣。但是,最初這兩百多人開枝散葉後,到了宋朝這會,人數已經超過數千人了。這數千人裡,很多都是過得很苦的。比如之前那“花麵獸”劉忠,祖上就是親兵。但那又怎麼樣?分家之後再分家,到了劉忠這代,差點都吃不上飯了。
在宋朝,有幾代人成巨賈的;也有幾代人從小富到赤貧的。
雖然上進通道沒有縮小,甚至還有所擴張。但是,由於信息不對等,人的能力問題等等,能真正躍升階層的,還是少數。現在,張正書等於把機會給出來了,就看有誰抓得住了。就好比後世,在改革開放之後,諸多體製內的都紛紛“停職留薪”去“下海”。這裡麵固然有混得不如意的,有豪賭輸掉的,但總的來說,造就了不少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