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這麼容易滅一國,天下早就一家獨大了。”張正書也不奇怪,問趙煦是問不出個所以然來的,因為趙煦對西北戰事隻是知道個結果。以現在張正書“兵法精通”的眼光,看一個結果有啥用?要是能知道更多細節,說不定張正書就能推出滅夏計劃了。“即便是把整個天下都占了,那不過百年又會分崩離析。”
趙煦一愣“為何?”
“各種原因,其中百姓因素最大。”張正書歎了口氣,“在不能有效傳遞政令的前提下,朝廷根本無法有效管理地方,百姓自然離心離德,最後自行崩潰。這裡麵的關鍵製約,就在交通。其次,是文化和語言的障礙。除非,朝廷願意讓儒者深入中原之外的地方,傳經綬道,不然的話,不用二十年,占領地就會發生文化衝突,最後會引發崩潰……”
在張正書看來,儒家的最大作用,就是傳播漢文化。至於治國安邦啥的,儒家比法家弱雞太多了。但儒家勝在不要臉,誰的思想都能拿來改頭換麵,就堂而皇之說是自己的思想。所以儒家思想肉眼可見的自相矛盾,讓儒者自己都搞糊塗了。所以,很多儒者自己都在思考,儒到底是什麼?縮小了可以說是“仁義禮孝”,但是展開之後呢?因為吸收太多外來思想了,儒家反而駁雜不堪,看似都懂,其實沒有一樣是精通的。
當然了,儒家最好的地方,就是輸出價值觀,或者說是洗腦。
為什麼呢?因為這就是儒家霸道的地方啊,因為我的文化比你先進,你就要聽我的!
隻要統治者推動儒家的教化功能,就能收到奇效。儒家去禍害那些夷蠻,總比禍害自己人好。
趙煦點了點頭“西北那邊,確實要加強教化了……”
“不止是教化,修路也是重中之重。我知道很多人,包括官家你都看不起所謂的暴秦。但是,暴秦修築的秦直道,我大宋還在用著。要知道,這可是過了一千兩百多年的道路!秦之強大,讓匈奴不敢稍稍越界。可想而知,道路之重要性。修整的道路,再加上堡壘的強悍防禦,能讓異族騎兵陷入苦戰,百年都不敢南下……”
張正書已經是“兵法精通”了,所以他太清楚在冷兵器時期,水泥加利箭就足以爭霸天下。
當然了,前提是水泥配方要牢牢掌控在大宋手中。不然的話,一旦水泥配方泄露,大宋就處於被動。
這和張正書理念是相符合的,以後的世界是科技製霸的世界,蠻力能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少了。彆的不說,單單是陽謀,隻要國力強大,科技強大,那些夷蠻麵對這樣的大宋,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開玩笑,拿刀槍弓箭去攻擊水泥紅磚的堡壘嗎?彆說刀槍弓箭了,就算是床弩、拋石機都未必能打得掉這樣的堡壘。哪怕是原始的火炮,都未必能轟得掉這樣堅固的堡壘。
再加上張正書設計的是多角棱堡,也就是說隻要位置正確,足足可以形成火力交叉。經過設計的棱堡是沒有火力死角的,也就是說任何一麵被進攻的牆體都能有多方麵的火力進行防禦。而多層防禦體係讓棱堡形成了一層塹壕防禦網,使守城戰變成了塹壕戰,所以能夠發揮極大的阻滯能力。加上城牆低矮不利於火炮命中,而城牆上可以用多層火力網覆蓋對方,所以這種防禦體係能夠以極少的人數打敗數倍甚至十幾倍的敵人。
想想看,如果是這樣的棱堡,敵人的騎兵,又有什麼用呢?
彆的不說,按照這個思路,還可以發展出鋼鐵戰車來對抗騎兵,絕對是天克!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