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航海技校,也第一次進入了窮苦百姓的視線。
沒辦法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長在海邊的百姓都指望著大海討飯吃,可說真的,做一個水手並不掙錢,錢都給商賈掙去了。但是,張家船隊太良心,一個月的工錢居然有三貫,這是其他船隊的兩倍!而且,哪怕沒有出船,也是一樣給的。這樣的待遇,是個窮苦百姓都心動呐!
就算不是窮苦百姓,這樣的待遇也心動了。
怪不得在杭州,在江南,航海技校的名聲大噪。也隻有財大氣粗的張家,才能負擔得起這樣的工錢。但說實在的,這也是張正書的魅力所在,因為一次完美的航行,就足夠把成本賺回來了。剩下的,都是純賺。
隻是彆人沒有張正書手中的玻璃,沒有張正書手中的航海圖,也沒有張正書手中的六分儀,所以無法做到完美的航海。也就是說,即便有人拿到了六分儀,卻不知道六分儀的用途,他也一樣是無法模仿的。
這就是技術的力量,也是彆人無法山寨過去的。
也許一年兩年的,差距不算明顯。可三五年過去了,這樣的差距就太明顯了。
蘇熙是航海世家出身,自然明白個中差距,這也是為什麼蘇熙願意跟隨張正書的原因了。這不,新婚妻子都一併接到李家村住下,兩人還齊心協力搞研究,這是張正書所沒料想到的。
“小明啊,本來我打算在這呆一個月的,但現在怕是不行了。”
張正書隻能說抱歉了,因為趙煦開始患病,張正書也要適時做反應才是。不然的話,等到趙佶登基為帝,那就一切都晚了。
蘇熙大概也能猜得到張正書的做法,隻能默默地說道:“小官人,這裡有我。”
“我就說說接下來,你可能涉及的研究方向吧。車床工具,這是一個無止境的方向,你可以一直研究下去;而蒸汽機,是穩定動力的源頭,在沒有其他替代品出現的時候,它就是最可靠的,可以作為主要研究方向;三酸兩堿的應用,絕不僅僅是現在這麼點用途,你可以繼續實驗。這三大領域,一旦有所成就,就能代表著大宋國力的騰飛。到時候,有我沒我關係也不大了。關鍵是要夯實理論,記錄好數據,培養好接班人。科學不是一代人的事,是代代傳承的事……”
囑咐好蘇子明,張正書才帶著不舍,離開了一手創辦的李家村。
這時候的李家村,已經不能說是一個村了。
論繁華程度,不輸一個縣城。
甚至它的活力,它的消費能力,它的綜合水平,比大宋的任何一個大城市都不差。在這裡,才是真的老有所養,幼有所學。隻不過,這樣的桃源之地,可能僅僅是曇花一現罷了。無他,就是因為政策變化太快。
張正書在四輪馬車上,不舍地看著車窗外的李家村種種,看著田野阡陌間的孩童笑聲,突然感到無比的失落。這是他一手創辦的夢想之地,可能很快就被打回原形了。
曾瑾菡似乎明白了張正書的擔憂,關切地握住他的手,一臉溫柔地看著他。
“我沒事,真的,我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