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看好趙佶登上皇位,而是不看好趙佶能做好一個皇帝。
如果趙佶做了皇帝,張正書真的寧願避居海外,也不當一個亡國奴。一個昏君,沒有自知之明也就罷了,最怕的就是胡亂用人,搞得天下都亂了。事實上,大宋的製度保證了隻要官員不亂來,哪怕出一個昏君也不怕的。看看南宋就知道了,多少個昏君了南宋江山還是挺穩的。要不是後來連連出了好幾個奸臣,怕是南宋都能和蒙古再抗衡個百餘年。
隻可惜,曆史沒有假設。
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的行事風格,哪怕與曆史稍有偏差,可曆史是由人創造的,特彆是這等手握重權之人。隻要性格不變,曆史也不會有太大的出入。隻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定下的性格,又怎麼可能輕易改變呢?
“我考慮考慮……”
張正書隻能敷衍了。
但張根富哪裡聽不出張正書是在敷衍?“吾兒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這固然是好事。隻是我們乃商賈出身,對此不能不多些準備啊!”
“你說得在理,但現在不行。”
張正書總不能說趙煦不是一月份掛的吧?起碼再等兩天,才能窺見端倪。“如今甚麼都沒有明朗,若是貿然行事,反而壞事了。”聰明人不用多說第二句話,張正書的話張根富也聽懂了。
“你是說,官家還能振作起來?”
張根富有點驚訝,“這如何可能?!當年先帝也是……”
“我是說,最起碼現在不行。萬一呢?萬一官家好了,我又改換門庭了,豈不是兩頭不是人?”
張正書即便是有意改換門庭,也是要瞅準了再跳的。
“也是……”
張根富也沉默了,他自然明白這不是小事情,這站隊的事情關乎生死存亡,哪裡是頭腦一熱就決定的?再說了,你就算想要改換門庭,也得看彆人收不收才行。因為站隊問題而被丟入曆史塵埃的例子,還少嗎!
“放心吧,再不濟我們也能全身而退。”張正書笑道,“最差也不過是避居江南罷了。”
“避居江南?”
張根富看著張正書離去的背影,突然明白了一件事。
“原來在軒奴的心中,也覺得官家是挺不過這一關了?”
趙煦病倒的事,就好像烏雲一樣籠罩在宋人的頭上,籠罩在開封府的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