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桶張家”小官人又搞幺蛾子了!
這是汴梁城中最可樂的新聞了,因為這個張小官人太接地氣了,從來不自持做官了,就對百姓不屑一顧。反倒是一點架子都沒,該出門鍛煉跑步就跑步,該打招呼就打招呼,也會在路邊攤吃小吃,甚至興致來了,還親自指點一下小吃攤該怎麼做菜才好吃。出入酒樓菁樓,那是經常的事,甚至還能在茶館一坐就是一下午……
如此親民的官,可謂是奇葩一個,文官們都以他為恥。在文官們看來,雖然親民也是他們常常上演的戲碼,可也不曾做到這等地步啊!這是真的不把自己當成官,反倒是像百姓一樣,甚至還是底層百姓那種,聊天無忌,嬉笑怒罵都來,隨性得像一個商賈——好吧,張正書本來就是個商賈。
這會張正書鼓搞什麼呢?
不消說,自然是馳道了。
這東西太罕見了,李縣的百姓自然是把這當成了新聞,四處傳播。
要知道李縣的科技水平,可以說是整個大宋最高的了。高到什麼程度呢?遍地都是鋼筋混凝土的房子,連磚木結構的都少見了。這還不算,家家戶戶都養了大量的家禽,還有集中的養豬場,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把排泄物都集中起來,供沼氣池發酵成沼氣燃燒。
其實,李縣的人口密度已經不低了。再加上李縣建立了不少公立廁所,沼氣的供應量還是足夠的。這樣的科技感已經不低了,再加上家家戶戶都用上了玻璃窗,穿上了棉布衣裳,縣裡都通了水泥路……就算是張正書,要是乍一看,張正書都覺得回到了後世的農村。
這不,在一個這樣的,沒有城牆的縣城裡建造有軌馬車,絕對是一件轟動的事。
很多汴梁城百姓都興致勃勃地來李縣觀摩,這一看不打緊,汴梁城的百姓有點自卑了。
就好像後世歐美國家到了中國大城市一樣,羨慕中國滿地都是高樓大廈。而他們自己的國家,城市裡多是上了年紀的建築,甚至有幾百年的。說起來,後世中國人羨慕人家的“曆史底蘊”,而歐美那邊的人則羨慕中國,能住在這樣的高樓大廈裡。按照他們的話,要是能住新房,誰願意住幾百年的房子?!看都看膩了……
一樣的道理,汴梁城的百姓看到李縣滿地都是兩三層的鋼筋混凝土小樓房,還帶著一個小院子,縣裡還有專門的蹴鞠場,平日裡都有專業的球隊在踢球。而汴梁城中的酒樓茶肆,勾欄瓦舍一個不少。甚至因為批了地給張正書,張正書還專門鼓搞出了一個占地數百畝的休閒會所——其實就是養馬場,裡麵養了幾十匹蒙古馬,還建造了不少《射雕英雄傳》裡的場景,甚至還挖了一個小湖。
這個休閒會所,是汴梁城中的富賈豪紳最喜歡來的地方。
無他,因為前和樂樓行首李師師,正式成了這個休閒會所的老板娘。
為了追隨李師師,這些人甚至買了四輪馬車,專門到休閒會所裡的。甚至休閒會所還經營住宿業務,除了不提供什麼特殊服務之外,都能讓你享受到在彆處不一樣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