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天災巨變(1 / 2)

等海浪停歇,張瑩他們已經不知道身在何方。

茫茫水域,暗沉的天、渾濁的水,隱約可以看到下麵的被水淹了的樹木山坡。

蛋殼裡麵,張瑩窒息的解開安全帶,他們飄在水麵上,是安全了,但是他們現在在哪裡?怎麼回去?

她打開導師最後塞進來的包,在裡麵找到了衛星電話。

“hello?”

一陣雜音之後,她聽到了導師的聲音。

“你們在哪?”

“不知道。”

“我這裡可以看到你們在哪裡,你們不要動。”

張瑩:“好。”他們想要動也要有動的辦法才行啊。

他們這裡什麼工具都沒有,用什麼來動?

有辦法回去,讓張瑩鬆了一口氣,也有精神去注意彆的方麵,比如……她趕緊拉開拉鏈去,把腦袋伸出去外麵吸呼吸新鮮空氣,她也沒有想到裡麵會這麼刺激,她的兩個同學身體受不了了,在這瘋狂過山車中吐了,又因為時間倉促,沒有準備嘔吐袋之類的東西,那滋味……簡直了。

她把一件衣服拿出來,撕開一截,綁在下半張臉,當做口罩使用,其他的部位弄濕了,把它當做抹布,讓兩個同學自己清理。

她才不乾。

她的兩個同學半條命都丟了,緩了一口氣,也趕緊清理,這個味道他們也不想再聞了,這個蛋殼的內部不大,清理起來速度倒是挺快的,加上現在這裡風平浪靜,很快就收拾好了。

他們就變成了好奇寶寶,摸索起這個蛋殼的內部。

“這個地方我記得撞到什麼東西了?看這裡,被割了一個口子。”

“好險,差點就穿洞了。”

從被割開的扣子可以看到蛋殼裡麵的材質,是像蜂窩一般,看起來有點像泡沫,當然實際上不是泡沫。

有個同學羨慕:“你這是哪裡買的?我想買,買不到。”

隨身帶著一個屋子,太方便了。

張瑩:“我國內的家人幫我下單的。”

“還能下單嗎?”

“不能,現在也要搶,看運氣。”

“好吧,我就知道是這樣,你知道是誰發明的嗎?我看了新聞,隻知道是你國家的人發明的,但具體是誰沒有說。”

張瑩:“這點我也不清楚。”

“真可惜,他一定是個很偉大的人。”

對於發明人,張瑩也關注過,網上有很多猜測,但是目前國內還沒有人出來給個明確的回答。

“咕嚕——”張瑩的肚子發出了召喚,她打開自己隨身攜帶的包包,她慶幸自己當初準備齊全,現在要吃的有吃的,要喝的有喝的,足夠他們幾個堅持一段時間,堅持到有人來找他們,帶他們回去了,想必看在這些資料的份上。

想到這裡,她看了一眼在最後關頭導師給她的背包,那裡麵塞了很多數據,就是為了這些數據,也不會對他們的處境坐視不管的。

把水上之家用來避難是一個方法,也有的人把這個當做自己的家。

某些地方失去了他們的國家領土,有錢的人還能去彆的地方避難,但是想要長期留下來,談何容易?

這種水上之家價格不貴,隻要用東西固定住,就不會飄去其他地方。

隻可惜很難買到手。

有的地方會用來做樣本分析,想要山寨,隻是山寨卡在了原料分析這一關。

他們自然是希望能夠掌握這一門技術的,不僅僅是能掙錢,有可能繼續研發下去,可以給人類人為的製造一塊大陸。

全球的人口這麼多,就算因為這陣子的地震災害讓不少人永遠的失去了生命,但是絕大部分的人還是順利的存活了,這些人存活了下來,他們需要生存空間、需要糧食、需要其他生活物資。

但是現在一切的物資都要打個問號。

北半球在下雨,南半球在乾旱,沙漠在擴大,海水水位在上移,現在那邊在大力建設海水淡化以及跨大陸水資源運輸。

大家遇到的問題不相同,沒有誰是贏家。

唯一沒有受到影響,反而還擴大了的就是各種魚類,它們生活的水域在飛快的擴大,有些魚它一次產卵就是數以萬計,生長期也快。

在某些地方已經泛濫了。

但是漁民們很難去捕撈,這個天氣、還有時不時的台風等的影響,靠捕魚為生的漁民現在基本都搬遷到了內陸。

現在的大海太過捉摸不定,現在還風平浪靜,指不定迅速的就會有個台風形成,再加上本身就是暴雨天氣,出海的折損率太高了,誰都不想死。

隻有條件過硬的船隊才敢出海。

隻要他們出海了,名貴的魚類不好說,一些吃浮遊生物的小魚類還是比較容易捕撈的。

現在吃的緊俏,隻要有利可圖,也有不少人願意去拚搏。

海軍也有些人去捕撈了,用來環節糧食壓力。

海魚也是糧食的一種,而且還富有營養。

隻要有海貨來了,目離市海魚的價格就會十分吸引人。

相比起其他食物來說,是性價比最高的。

為了降低生活壓力,很多人會選擇去購買它,畢竟實惠又能補充各類營養。

打個比方,海魚的價格是三十的話,那麼其他肉類的價格就是一百往上。

對比差距太大了。

大的讓他們肉疼。

對於蘇家來說還好,一個是他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買了不少糧食存起來,在主糧上暫時還沒有什麼問題,第二個是他們自己種了青菜,青菜的生長期短,一茬一茬的,桌子上的青菜就沒斷過。

自己還養了雞,每天都能撿幾個雞蛋,這些雞可以喂老菜葉子,還有其他雜七雜八的,壓力不大。

對於某些人家來說,現在吃飯上的花費占比,也就是恩格爾係數居高不下,甚至一個月工資,除去吃飯就沒剩什麼錢了。

飲食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之前很多人的主糧是大米或者是白麵,現在調整了細糧的比重,細糧不是一時半會能夠生長出來的,而且現在的天氣也不太適合這兩種農作物的生長。

土豆和紅薯在餐桌出現的比例調高。

老一輩看到這情況,都說乍一看到餐桌,還以為回到幾十年前,那個時候大米和小麥的產量不高,他們也是用產量較高的土豆和紅薯做主食,細糧是打牙祭才舍得吃的好東西。

陳巧蘭今天去市場,買了兩條海魚,打算一條清蒸,一條紅燒,另外還買了一隻冷凍雞。

這雞是在災難前冷庫冷凍的,現在放出來了一批,價格實惠,就是每人憑身份證限購。

她拿著家裡的身份證去買了兩隻回來。

洗洗刷刷,今天的晚餐十分豐盛。

林真真現在已經改姓了,她改了母姓,現在是蘇真真。

她已經高考完,很快就要去學校——為了不離家,她誌願填的是目離市綜合大學。

本來這所大學名氣不是很高,但是在沿海區域的大學搬遷過來之後,它已經升級了。

媽媽的實驗室也在那裡。

陳巧蘭心疼真真去學校後要去飯堂吃,飯堂的飯菜一直沒變過,大鍋菜。

所以在開學前努力的給她進補。

高考階段蘇真真本來瘦了,現在又補了回去。

因為到了冬天,加上下雨,天氣十分陰涼。

但是隻要進了屋內,那就不一樣了。

集中精力研發某些方麵,得到的成果也是喜人的。

現在的建築外麵都加了防水塗層,減少潮濕,在樓頂,一般會有一個簡易型的風、水發電機組,用風能、水能發電,隻要有了電,那麼就能順理成章的用各種電器取暖。

有了這個東西,就不用擔心停電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