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綠了(1 / 2)

秦皇 九州月下 6584 字 4個月前

在嚴江帶著優旃與劉季兩仆從, 一路悠哉向著東方遠行時,北方的燕國, 已經是另外一番天地。

在刺秦之事失敗的消息傳到邊境時,王賁便二話不說, 將駐軍北移,如釘子一般插在軍都徑, 至此,代王趙嘉想要與燕國聯合,要麼得翻越數千米的太行山,要麼就得繞到數百裡開外的飛狐徑。

但後者早已不是趙國故地,秦國的軍隊隨時戒備,準備從那裡攻入代地。

燕王喜與太子丹父子抱頭痛哭數日後, 燕王喜沒有對自己的戰鬥力抱一點期待, 幾乎是迫不及待地開始沿著渤海灣向遼東半島撤退。

雖然遼東苦寒, 但是那裡至少有陰山阻隔, 不像薊都周圍,連個高點的山坡都尋不得, 秦國打來, 妥妥就是送的。

“父王, 我們已經答應了代國使者……”太子丹還是有些遲疑, “如果按那李左車所言,我燕國與代國聯軍, 又有韓地策應, 你再派使者去再說服魏國, 再起東方合縱攻秦之策,一但趙國光複,則燕國之危解矣。”

隻要趙國擋著,秦國的第一大敵,就永遠不會變。

燕王喜渾濁的眼眸看著兒子,終是重重地歎了一口氣,仿佛瞬間蒼老一百歲,拖著沉重的步子,轉身離開,說自己去向先祖懺悔,兒你不必跟來。

太子丹一時手足無措,不知哪裡出了問題。

-

“你一點也不擔心陳餘所言麼?”馬車上,劉季終是掩蓋不住心中困惑,好奇地問出來,“當年燕國、齊國皆被滅,但終是成功複國,你身為秦國次卿,怎還有空四處遊曆?”

“不是我看不起六國,合縱這事,從來就沒成功過。”嚴江輕蔑一笑,隨口解釋道,“當年長平戰後,邯鄲被圍,趙國生死一線,六國救趙合縱,雖然成攻打退秦國,但沒有想過一鼓作氣攻入秦國,魏楚轉頭便去滅掉衛國、魯國,退兵而走。韓趙兩國瘁不及防,被秦軍反擊,兩軍共十三萬人被秦所滅,灰頭土臉退回本國。”

“這、這是為何?”劉季根本想不到還會這樣,“信、信陵君呢,他怎麼不阻止?”

“信陵君當時切符救趙之事暴露,軍心不穩,魏王要撤兵,他能說什麼話?”嚴江微微一笑,“再者說,趙韓損失慘重,正合魏信陵君之意,豈不見十年後,趙國略微回複元氣,便又攻下魏國數城?”

“竟是如此……”年輕的劉季一時神色複雜。

“更何況,後來,蒙驁拿下魏國一城,魏王就急招信陵君歸國,五國大軍再度合縱,結果呢?”嚴江輕笑一聲,“六國打到函穀關後,誰都不想直攻堅城,於是魏國轉頭就攻韓國管地。”

韓國多不經打啊,當時就嗷嗷叫了,魏國與楚國又為魯國的地皮打起來,趙國見打不過去,轉頭找了燕國的麻煩……

再後來龐煖合縱,從北方繞過函穀關,都打到了鹹陽周圍了,六國大軍都在函穀關周圍喊六六六,沒有一個派兵去幫忙的,不但幫忙,魏國和楚國則又在外邊打了起來。

“所以,如今局勢緊張至此,若再有人想要合縱……”在一邊趕車的優旃在若有所思道,“那必是不安好心?”

“不錯,”嚴江表揚道,“那個代國使者李左車,先是慫恿韓地舊貴謀反,又想要魏國牽製,必然也去找了燕國,想讓燕國去當這肉盾,便看燕王是否答應了,若是答應,於秦國倒是天大的好事。”

燕國一但執意和秦國硬杠,他家陛下估計快樂地飯都要多吃一碗——就燕國那堪比意大利麵的戰鬥力,秦軍估計及滅完了燕國回家時,還趕得上秋播。

“所以,那代國是以四國做靶,自己尋機複國——”劉季瞬間想通,覺得這些當官的心一個比一個臟。

嚴江微微一笑,算是讚成他的說法。

六國合縱,那是從來就沒合起來過,就好像後世抗戰時的兩黨合作,屬於被命運強行捏到一起,誰不是臉上笑嘻嘻,外敵一退,立刻翻臉。

“那六國就無法可行了麼?”劉季神色失望,他如今還是輕俠的身份,對揚名立萬還是很有想法的。

嚴江笑而不語,同時也有些感慨,當年自己下手那麼重,李左車居然還能活下來,倒是個有福氣的。

代國現在最想的事情,應是救出李牧才是。

隻不過,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的,在秦國那種去哪都需要驗傳的地方,趙國出再多的勇士,也隻是白送的,李牧在秦王手裡,更像一個魚餌,用來做安撫趙地民心的幌子——連秦國大敵李牧我王都以禮相待,你們隻要不鬨事,就沒有危險。

“好了,劉季,你去駕車,優旃該休息了。”

“……”

天色漸晚,前方有一村落,此時炊煙嫋嫋,嚴江趕走花花,驅著他們的馬車來到村口,隻見村裡人丁稀少,看他們的目光都帶著麻木,嚴江帶著隨從找一處不錯的房子,對房主說出想要借宿的請求。

那房主是一名老婦,看著他們衣著不凡,有些畏縮地同意了。

這宅院甚大,空屋甚多,卻隻有老婦與兩個孫兒,柴米極少,家中隻有土灶陶鍋,嚴江用自己帶的熏肉和調料煮了一鍋熱湯,分了這老婦和小孫兒一份,看他們仿佛從未吃到過肉的模樣,嚴江一時好奇,問家中男丁哪去了。

豈料此話才出,那老婦便無言地在一旁慟哭起來。

劉季低聲道:“彆問她了,這我知道,這家是魏武卒的家室。”

嚴江一時驚了:“魏武卒不是天下少有的精兵麼?”

劉季冷笑一聲:“什麼魏武卒,現在比隸臣妾還不如。”

優旃低下頭,小聲解釋道:“當年吳起訓出魏武卒,每人賞地百畝,入選者世代叢軍,不納稅賦,從軍時戈甲弓箭口糧自備……可是,這些年來,大戰頻發,吳起離去後,武卒訓練之法早已失傳,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