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小山氫爆核聚變發電站(2 / 2)

而所謂的東方超環是大夏在2006年年末建成,2007年完成驗收的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也是世界第一台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

這個技術根源是九十年代初蘇大哥研發的T7超導托卡馬克裝置。

因為那時蘇大哥內部並不安穩,人心不齊,最終該技術被大夏以價值400萬夏元的兩車羽絨服給買了下來。

再之後就是大夏花費近4年的時間,成功吸收了蘇大哥的T7超導托卡馬克裝置的技術,並用全國產材料製造出來了國產的T7超導托卡馬克裝置。

隨後就是98年,大夏正式立項研發了下一代的全超導非圓截麵的托卡馬克裝置HT-7U,這個研發項目後來改名為EAST東方超環!

最終結果就是如同曆史那樣,東方超環在2006年年末建設完成,2007年正式通過測試驗收,還創造了十餘項世界記錄。

而該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的東方超環研發成功,直接讓大夏成為了國際可控核聚變技術領域的大國之一。

也因如此,西方才會允許大夏加入(lTER)組織,否則以西方怎麼會允許大夏加入(lTER)組織,分享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利益蛋糕呢。

“我們的東方超環雖然在去年驗證完成並創造了10餘次世界紀錄。

但磁約束線路天然存在著一個巨大難題,這巨大難題就是常溫常壓超導體的難題啊。

沒有常溫超導體,我們的導線想要實現超導特性,那就隻能用液氮浸泡著,約束密度平方級並不高。

這種形式讓我們的導線體積無比巨大臃腫不說,還存在著不穩定的隱患。

所以不解決常溫超導體的問題,我們就無法將托卡馬克裝置小型化裝到飛船裡,很難真正投入使用。

所以我建議我們還是直接走慣性約束線路,這樣能快速出結果,也不用麵臨超導體的難題。”

此時發言的是鵬後覺院士。

他是國內慣性約束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專家,在幾年前的世紀末,他就提出了一個人類現有技術可以真實實現,並且成功概率很大的可控核聚變技術開發計劃。

該開發計劃就是先挖空一個小山,然後從小山頂往下挖一個半徑為60米到80米的空洞,隨後注入氬氣,最後找一個TNT為1萬噸當量的小氫彈放進去。

這時人類再從洞口噴幾萬噸的液態鈉,最後引爆小氫彈,這時氫爆釋放出來的能量就會被液態鈉吸收,這時的液態鈉就可以拿去發電了。

根據鵬後覺院士的設想,隻要一天炸十次八次,每天發電的能量可以達到100萬到200萬千瓦。

當然這個技術開發設想並沒有得到上麵的認同,因為每天在自己國l土引爆十個八個1萬噸小當量氫彈是個啥事啊?

而且這個方案還是太過粗暴了,發電效率與成本並不怎麼好,也會產生EMP磁暴衝擊與核汙染。

而且最重要的是它未來無法小型化裝到飛船裡,這就限製了它的開發前景。

所以該技術開發方案提出到現在也快十年時間了,上麵一直不同意這個技術開發方案,讓鵬後覺院士感到相當遺憾。

另外一邊,龔遠祖院士聽到對方的唱反調話語,而且還推薦了研發慣性約束線路,他當即臉色一沉道:

“鵬後覺,你又想提出你的那個小山氫爆核聚變發電站技術開發方案?

這東西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先不說想要引爆氫彈前必須先引爆原子彈造成的核汙染問題了。

光是一個小型化就否定了這個方案的前途,畢竟我們未來可是要小型化裝到飛船裡的,彆再妄想了。”(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