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家之後蘇梅才覺得一顆心落到肚子裡,說話間恢複了爽利本色,一邊張羅著李凱輝去燒水,先讓季中傑父女梳洗換衣服,她自己則搬出兩套鋪蓋,給客人鋪床。雖然大著肚子,但手腳麻利,半點不矯情。
幾個人一路折騰都有些累,一致決定先睡一覺再說。
中午,季芸芸是被一陣食物香氣弄醒的,伸了個懶腰,長途旅行的疲憊總算緩過來了。
先到隔壁瞧了瞧,結果季中傑沒在房裡,堂屋那邊倒是傳來一陣陣說笑聲,原來幾個大人早就起了床,而且這頓午飯還是李爺爺掌勺。
看到季芸芸邁過門檻,蘇梅起身到了杯溫水給她。
“芸芸睡好了嗎?先喝點水,一會咱們就吃飯,今天讓你嘗嘗地道的羊城風味。”
季芸芸軟軟道了謝,捧著杯子坐到爸爸旁邊,旁聽他們聊天。
“阿輝,真不用去幫忙?你爸一個人能行嗎?”季中傑對於讓老人家給自己一個客人操持午飯還是有點適應不良。
“真不用,季大哥你是不知道,我媽過世的早,我爸一個大男人拉扯我和我哥長大,家裡家外沒什麼是他搞不定的。而且我爸是遠近聞名的大廚,村裡紅白喜事都搶著請我爸去掌勺呢。再說我爸也是想感謝你們,這頓飯你要是攔著不讓他做,那他才不高興呢,你就放心吧。”
“你大哥沒在家?怎麼沒看見他。”季中傑有些好奇。
“我大哥他……”隻見李凱輝與蘇梅對視一眼,話到嘴邊卻有些猶豫。
“怎麼,是我說出錯話了嗎?對不起對不起。”季中傑以為自己問到了人家的隱痛,趕緊道歉。
“季大哥,不關你的事,主要是……,主要是……”
李凱輝咬咬牙,還是決定據實已告。
“季大哥,你也知道,我們這裡離港城近,常有港城人回鄉探親,偶爾也能收到那邊的廣播電台,那邊的世界真的和我們這裡完全不一樣……”說著,李凱輝臉上逐漸露出一絲回憶的神色。
“62年那會兒,全國都鬨饑荒,好多吃不上飯的老百姓像潮水一樣往那邊逃。不敢劃船,隻能遊過去,那真九死一生啊,一百個人過去,活著到岸的連半數都沒有。再後來,66年之後,好多到寶安縣插隊的知青也孤注一擲往那邊逃,整個羊城一帶都有人偷偷過去,每年一二十萬人不止。”
“我記得72年的時候,大哥19歲,我隻有12歲。那時候家裡難啊,原本我媽生前治病家裡就借了一屁股外債,我爸爸一邊還債一邊養我們兩個大小夥子,家裡糧食根本不夠吃。我們家窮,大哥媳婦也娶不上,我們三個大男人有手有腳的,卻連點希望都看不到。”
回憶起過去種種,李凱輝情緒很是低落,蘇梅拍了拍丈夫的手,無聲支持。
“有天早晨我起來,發現枕邊有張我哥留的字條,他說他和幾個同村的人決定一起去港城,如果他能混出個人樣,一定寄錢回來讓我們過上好日子,如果不能,就當沒他這個人,他說自己不孝,讓我照顧好爸爸。”
說到這裡李凱輝不禁有些哽咽。
“哎,其實我不怪他,爸爸也不怪他,要不是無路可走,誰會拿命去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