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資質問題(1 / 2)

() 1984年還有一個巨大的利好消息,江市被選為經濟體製綜合改革的試點城市,不僅歡迎本地商人和企業,對外地人士也敞開大門,這股東風如果抓住了,一日千裡也不是夢。

zf的支持可不隻是一句空話,批文、批地、各個相關部門全力配合不得阻撓,江市領導的決心是空前的,也是堅決的。

有錢有政策,貨源也在逐步摸底中,接下來的工作還有敲定場地和購買超市必備的物資。

說起來好像挺簡單,但沒一件事是容易的。

自從有了辦超市的念頭,他去羊城友誼商店的超市探訪了好幾次,那邊大多賣的是出口商品,去那裡購物還需要僑彙券,而他想辦的是一家老百姓都可以逛的超市,隻需要帶好錢包就能購物,不需要其他額外的條件。

他暗自記下了收銀機和貨架的樣式,收銀機不用說,全是洋玩意,隻能聯係李凱輝大哥那邊從香港進口。

他還打聽到當初友誼商店是直接把貨架樣板從香港那邊運過來,專門找到弗山市一家工廠定做的,他也記下了工廠名字。

還有就是場地的問題,不能太偏,不能太小,最好還是靠街的門麵,真的不好找。

民房肯定不行,商業大樓的概念現如今還沒幾個人知道,想租都不知從何租起,至於買地自己蓋樓那就更不現實了。

硬件設備的訂購季芸芸確實幫不上忙,但是選址方麵季芸芸有些不錯的建議。

江市從民國時期起就是工商業重鎮,新中國成立後也有不少工廠落成,後來隨著城市的擴張,很多噪音大汙染重的廠都遷往郊區,市區遺留下不少老廠房。

棉紡廠也是那段時間搬遷的,廠房倒是全拆除了,可留下了一個大倉庫沒動。

那附近本就有之前的老家屬區,原先的廠房用地也都修成了住宅,所以那個倉庫無論麵積還是地段都非常合適。

如果能租下來,自己再找個施工隊改造一下就是很完美的超市場地了,而且那地方空間開闊,留給他們發揮的餘地就大,購物體驗絕對比逼仄的供銷社和國營商店好。

隻不過最終能不能租,租了能不能改造,都還是個未知數,好在季中傑自己就是棉紡廠的人,總歸有個門路可以問。

但是整件事最大的阻礙還不是這些,而是他們該以什麼名義辦這個超市。

有件事季芸芸記得很清楚,前世第一家私營企業誕生於遼省連市,是在1985年才被批準成立,至此私營企業才真正的合規合法,而此前涉及個人的經營模式隻有個體工商戶,不僅主體沒有法人資格,雇工也有嚴格的人數限製。

而那家私企的成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起初連市不敢放開這個口子,最終還是gwy特批同意,這事兒才最終敲定。

現在換到季中傑身上,也是一樣的困難重重。

也許還有種解決辦法掛靠,也是很多有誌創業者的共同選擇,成立一間公司,然後交一筆托管費掛靠在企事業單位名下,但那樣做也憑空多了很多隱患。

其實季芸芸心裡有股子不服輸的勁兒,大家都是平頭老百姓,誰也沒含著金湯匙出生,既然彆人能乾成,憑什麼老爸乾不成。

況且連市還沒有江市這樣的好政策呢!

現在可不是矜持的時候,有什麼關係門路通通都得走起來。

比如楊聰他老爹楊鑫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