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天磨一篇,半個月時間尹繼蘭總算完成了既定目標,兩篇關於英語啟蒙教學的方法論,一篇關於初中生英語教育的創新模式。
最終尹繼蘭精挑細選了三家目標刊物,其中兩家在京城,另一家就在江市本地。
剩下的便是等待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在職讀研的事情也在各個學校之間擴散開來。
像尹繼蘭這樣有本科文憑的青年教師就成了同事們關注的焦點,大家都在議論,給年輕人的名額肯定是在這群高學曆人才裡選了。
尹繼蘭心知肚明在棉紡廠附中她是唯一的候選人,所以她的對手都在外校,而那些人各有各的優勢,她自己的競爭力目前看來並沒有那麼足。
又是兩周過去,寄出去的三封稿件如石沉大海一般,毫無音訊。
尹繼蘭從一開始的迷茫到後來的焦慮不安,再到現在的表麵平靜,她也不斷在調整心態。
畢竟是臨時抱的佛腳,趕得上趕不上還兩說,如果在申請截止日前依然收不到回音,那麼就隨緣吧,拚關係也不一定拚得過人家。
有時候吧,越想要的越得不到,等到你不做指望的時候,餡餅又突然間掉到你頭上。
就在尹繼蘭快要放棄希望的時候,她收到了第一封回函,來自江市的《外語周報》。
《外語周報》是源於改革開放的時代產物,創刊於1983年,可以說是國內第一批外語教輔類報紙,其價值和意義都不言而喻。
尹繼蘭拿著信半晌沒動,說是隨緣隨緣,但真到了決定生死那一刻不緊張是不可能的。
她深吸口氣,拿出裁紙刀,小心翼翼地沿著粘粘處,一點點挑開這個意義非凡的牛皮紙信封。
信封並不算厚,最多塞了兩張紙而已,就是這薄薄的兩張紙,牢牢牽扯著尹繼蘭的心弦。
打開對折的信紙,一張小小的彙款單飄落到桌上,雖然沒看到信紙上的內容,但是彙款單都來了,隻能說明一件事稿件被選中了!
尹繼蘭高高提起的心終於落在實處,至少《外語周報》這邊穩了。
主編的回信並不長,先是告知來稿已被選中並將刊登在下期的《外語周報》上,然後高度讚揚了尹繼蘭在英語教育方麵所做的研究,並且歡迎她以後踴躍投稿。
因為這封信的到來,全家人持續了一個多月的緊張情緒終於得到釋放,彆說是尹繼蘭了,就連不是當事人的季芸芸都覺得這種未知的等待真的熬人。
申請表上終於能添上重重一筆,也許這短短的一行字就能決定未來的一段路是往左還是往右。
季中傑這麼長時間用心經營的關係也派上了用場,他有一位朋友的朋友在教育係統還算說得上話,那人隱晦地給季中傑透露了一點消息,雖然那位“希望之星”確實有後台,但也不是堅不可摧那種,最終的人選總歸是要服眾的,隻要尹繼蘭確實能在硬實力上壓過那位,事情也不是沒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