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笑的季芸芸樂極生悲,也被嗆到了。
這還真是,旁人的熱鬨看不得啊!
最後又是順氣又是灌水,總算消停了,當然也免不了收到那位女士的白眼一枚。
這頓午飯吃的還是挺滿意的,主要味道還不錯,沒想到這時候的機場廚師專業水平這麼過硬。
下午兩點多鐘,一行人再次登機,季芸芸和楊銘遠仍舊坐回原來的位置。
吃飽喝足正好眠,季芸芸拿出自己的旅行三件套,放下座椅靠背,準備一覺睡到自然醒。
楊銘遠幫季芸芸蓋好小毯子,也準備休息一會兒,好在有耳塞,不然這麼大的噪音,睡不睡得著還兩說。
這一睡就睡到了晚飯的時候,機艙裡香氣彌散,季芸芸聞著食物的味道醒來,眨巴眨巴睜開迷蒙的雙眼,就看見楊銘遠正扭頭看著他。
季芸芸半張臉還埋在毯子裡,剛睡醒的聲音奶萌奶萌的:“要吃晚飯了嗎?”
小奶貓似的季芸芸讓楊銘遠整顆心都軟掉了,伸手拿過一杯溫水遞到她嘴邊,說道:“喝點水醒醒神,待會兒想吃點什麼?”
剛睡醒的季芸芸有點犯懶,就著楊銘遠的手喝了一口,然後賴在椅子上哼哼唧唧不想動。
楊銘遠就笑了,在家裡也是這樣,每次起床她都要磨蹭一會兒的。
“小懶貓,快起來啦,這麼香你睡得著嗎?”
季芸芸哼了一聲,就是香得睡不著才醒的啊!
這麼小的空間,這麼無趣的航程,吃飯就成了難得的趣事,特彆讓人期待。
可能很多人都有個思想誤區,以為改革開放初期人民生活水平一般,國內的航空餐飲自然也好不到那裡去,這可是大大的誤會了。
當然一開始確實不怎麼樣,發到乘客手裡的麵包都是邊啃邊掉渣的。直到1980年,在曆經了種種艱辛之後,京城航空食品公司終於成立,這也是是當時國內第一家合資公司。
作為國內第一家航空配餐公司,標準當然是世界級的,城裡的飯館還在燒煤,這裡的廚房已經用上了管道煤氣。不鏽鋼的案台、蒸鍋、炒鍋,清潔時用高壓水槍一衝就好。通電的煎炸鍋可以隨意控製油溫。這些後世看似平常的廚具,在1980年絕對讓人眼前一亮。
在計劃經濟的時代,北京航食作為改革開放的一扇窗口,能夠獲得很多市麵上罕見的食材,諸如孢子甘藍、甜豆、青蘆筍等蔬菜都是出口級的,進口自加國、澳國的牛排、羊扒,從北歐進口的品相極佳的三文魚,還有成箱空運來的大龍蝦到了京城還是鮮活的。
這些高檔食材極大提升了京城航食的配餐水平,比如80年代的中餐菜單裡就已經有了蔥燒海參、燒魚肚、油燜蝦等,西餐也有煎牛排、奶油蝦球、燒火雞、鵝肝醬,日式照燒雞、天婦羅等等。
季芸芸翻了個身,掀開毛毯,盯著天花板發呆,嘴裡一個詞一個詞往外蹦:“嗯,牛角包,蘆筍,蝦仁,牛排……”反正想到什麼說什麼。
旁邊一位年長的外國乘客沒忍住笑了出來,又立即向季芸芸道歉,而且他說的是一口流利的中文:“不好意思,小朋友你實在是太可愛了。”
季芸芸有點不好意思,說傻話不小心被外國友人聽到,人家碰巧還聽得懂,這就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