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128章(2 / 2)

鹹魚被逼考科舉 清涴 5333 字 9個月前

這都是女學生們的心血,岐州的稅銀養活了她們,她們成長起來後,又回饋給了岐州一份實業——岐州布莊隨之興起。

有一台頂幾十個人工作量的織布機在,布莊再也不用考慮人手不夠的問題,節約了人手成本,又加快了效率,被這樣一塊金光閃閃的餡餅給砸中了,布莊老板的牙齒都快笑沒了。

同時,產量高的布帛也給這個行業帶來了一定的衝擊。傳統織布業需要的人手多,乾得好的時間也多,成本自然就高;現在,有省人手又省時間的織布機在,織出來的布,在價格上,還有可以往下壓的區間。

一開始,其他人也沒看出來這對織布業的衝擊,等到岐州那邊的布莊開始跟他們打價格戰後,這幫乾傳統行業的紡織業大佬才意識到織布機的重要,再三向岐州寫信,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你們這個織布機,賣不賣?”

那當然不能賣。拓寬市場嘗到甜頭的岐州布莊怎麼可能把神器賣給競爭對手,還想讓女學那邊和他們同一個鼻孔出氣,同為岐州人,就該維護岐州的利益。

但女學生們受虞衡的思想影響較深,看問題的視野更開闊一些,不僅沒同意岐州布莊的要求,反倒加班加點研究改進織布機,想著讓織布機的效率再高一點,到時候,布帛的價格還能再降一點,百姓們也能穿上更便宜的衣裳。

大宣雖然對各個階級的人的服裝顏色有要求,但這都是一紙空文,朝廷根本不會細究這個,放眼街上,大多都是些大紅大綠黃色等庶民不被允許穿的顏色,根本沒人管。彆說百姓了,就連官員們,逾製的也不少。比如福王那個憨憨就不以為然地提到過,京城的官員集團中,馬車逾製的一堆接一堆,禦史都懶得管。

隻要不是像明王那樣弄身龍袍過過癮,大多數時候,朝廷都忙著呢,不會搭理這些小事。

所以,隻要百姓們有錢,想穿什麼顏色的衣裳,基本都能穿。

岐州布莊沒能阻止女學生們胳膊肘往外拐,織布機到底還是讓其他州的布莊買了去。什麼都好,就是價格不太友好。女學生們既然受虞衡影響頗深,那就彆想她們在金錢上會犯什麼糊塗。相反,人家不但不糊塗,還特彆會做生意,算數學題算多了,再大的數字在她們眼裡都是數字,喊起價來特彆敢開口。

就是這些個織布機,就為岐州帶來了一筆不小的稅收。

不得不說,岐州果然是虞衡待過的地方,即便虞衡已經離開多年,岐州現在某些方麵還打著虞衡的記號。尤其是這鑽眼裡的清新不做作做派,跟虞衡簡直一脈相承。

九州都用上了織布機,一時間布帛的數量蹭蹭往上漲,眼瞅著就要爆倉賣不出去了,虞衡反手把錢鐸拽了出來,意思非常明確:大宣境內吃不下這麼多產品,咱們就內銷轉出口,拿著大宣的低成本布帛去賺彆國人的金子,這就叫為國爭光!

好家夥,為國爭光的口號都出來了,錢鐸還能拒絕嗎?

那當然不能。

好在布帛這玩意兒還算比較好保存,不像糧食和瓷器這類,要小心著打理,也不算太占地方。錢鐸便組織了各大商號,提議大家都帶上布帛到處走走,讓冤大頭們看看,咱們大宣人,就是受上天眷顧之人,在他們還沒搞明白蠶吐絲怎麼做成絲綢的問題時,大宣的商人們已經用許許多多的布帛換走了他們的金銀。

織造業大興後,岐州女學再創佳績,醫女同樣大放異彩。

紡織業興起後,再加上原來鍛造業的高超冶煉技術,已經出現了醫用鑷子等物,後來又出現了醫用紗布,糧食多了後,高度數的酒也登上了曆史舞台,正好可做消毒之用,大宣醫者治療外傷的技術蹭蹭往上漲。其中,又以岐州女學為最。

方氏和袁臘月就是活生生的榜樣,告訴慈幼堂的女孩子們,隻要她們肯努力,就可以有一個光明的未來。被拋棄的孩子心裡都有一道疤,更有一股勁兒:你們當初因為我是女子而拋棄了我,那我就讓你們看看,女子也能有大用,有出息!

在這樣的情況下,岐州女學的成才率可以說是整個岐州最高的,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各個行業都有,說句碰瓷的話,這股勁兒,一時間竟有種百家爭鳴之象。

在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的引領下,又有虞衡從中相助,整個大宣的工廠遍地開花,各行各業都辦起了廠,對人手的需求大大增加。

這時候,都不用彆人說,普通百姓都懶得管什麼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無才便是德的要求,該上學的上學,該乾活的乾活,靈活得很。

虞衡也在此時提出了一個,他準備多年,卻一直不敢提的建議——請昭寧帝廢除妓/院,將妓/院中的女子換個戶籍,打亂安置到各個廠去乾活。

這樣剝削女子,以女子血淚和性命為基石的地方,徹底消失不複存在,才是最好的。

虞衡有女兒,以後也會有孫女和外孫女,代代都有閨女。沒有人敢保證,自己的後代會永遠風風光光穩居人上,虞衡也一樣,他提議廢除妓/院,一方麵是可憐那些青樓倚笑悲喜不由己的苦命女子,另一方麵,若是很多年後,虞家子孫不爭氣,犯了事,或者維持不了生計想賣了家中姑娘,也不至於把姑娘賣到這樣一個醃臢的地方。

當然,這也是最壞的設想。虞衡也不是不盼著子孫好的人,但好歹,能發聲的,就儘量發聲吧,就當積德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